昨日上午,合肥市民王先生打来热线吐槽,称自己坐过这么多次高铁动车,从没买过15元的盒饭。“中国铁路总公司早就三令五申,列车上的2元饮用水,15元盒饭不能断供,但现实中却很难买到。1月6日安徽商报。
现在关于高铁动车的新闻,热点网上铺天盖地,有利好的一面,高效,快捷,舒适,拉动地方经济,走入高铁时代,但也有旅客对铁路的服务,不满意的地方,比如这次反映的多次坐过高铁动车从没买过15元的盒饭,经过记者暗访,原来这里有潜规则,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利益驱动,钻政策的空子,让铁路总公司的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这里打了折扣。
笔者认为,改制后的铁路总公司,近三年的市场化之路,告诉民众,它的公益性没有变,安全,质量,管理,经营,服务,要求更高,特别是服务方面,更加亲民,接地气,这次曝光的“潜规则”应该是市场化经营的“漏洞”和“短板”这就说明,让政策落地,走好政策执行的“最后一公里”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让决策力。执行力和监督力三种力有机结合起来,各项政策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首先,依法合规的好政策,落地“生根”是关键。近3年铁路总公司出台一系列市场化举措,确实收到一些好的效果和社会效益,依法合规又便民利民,但此次合肥市民王先生热线吐槽,就是好政策到一线岗位后,被架空,俗称潜规则,俗话说:“一分决策,九分执行”,再好的政策也要执行的好才行,政策不落实,就成了水中花,镜中月,看似光鲜实则毫无意义,而政策落实关键在“站段长”站段长位于“权利层”的中间,虽无决策权,却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因为它下面管餐车长,往往许多执行的权利就掌握在餐车长手里,“餐车长把关”“站段长审核”俨然成为政策执行的潜规则。上级文件下到站段长手里。餐车长根据政策,或选其片段,或曲解文件原本意思,根据自己喜好,利欲消极怠工,阻碍执行,谨防“变通文化”阻碍政策落地生根已迫在眉睫。
其次,是阳光操作,把民族工业服务做好。为什么上面三令五申,列车上2元饮用水,15元盒饭不能断供,但现实却很难买到,还因为透明度不够,下面钻政策空子,为了高提成和利润,卖贵,就多得,如果在列车上公开透明地公示,各种盒饭价格,旅客自愿,自由选择,没有最低消费,要向旅客说明情况,一切都阳光操作,取得旅客的理解和支持,铁路的这个消费市场会越来越大,而不会是一锤子买卖,让旅客有价格高和贵的感觉。
最后是走好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需出重拳,抓落实,严监督。1,出重拳坚决打击“变通文化”“政策放权走样”这类“躲猫猫”行为,谨防这边放,那边收的变相执行。2,狠抓政策执行,明确权利,责任清单,建立负面清单,严格按照时间表落实各项政策,通过结果评估机制,及时制止在执行中存在的“走样”问题。3,严肃监督机制,完善监督,投诉机制,利用好民意民心民智,接受群众监督,上下协力,共同打破政策执行的“中梗阻”让好政策真正顺民意,民心,落地“生根”。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