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铁路新闻 > 铁路评论

“反向春运”热潮下的冷思考

2015-12-15 13:30:34来源:用户投稿作者:朱明飞

近两年来,一些市民和家人开始选择“错峰”甚至与春运“反向”出行,在省时省钱的同时,照样可以和亲人团聚,不失为一种巧妙配置资源的新型团聚方式。(12月13日《泉州晚报》)

年关将近,外地打工的年轻人都在积极筹划着回家的方法,乘省时省钱的火车、坐便捷直达的汽车、搭昂贵快捷的飞机…可是,抢到一张满意的票实在太难。有民众发挥聪明才智,提出“反向春运”过年的理念。一时间,社会上兴起了“反向春运”的热潮。然而,表面的热烈掩盖不了内在的隐患。

中国有句古话“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个“家”并不是仅仅指的直系的几个人,而是包含了亲戚、朋友、邻里,以及我们的家乡。常年在外,很少有机会回家,亲戚朋友更是难得见上面。过年回家,正是解乡愁、聚亲友的时间。而“反向春运”却会使得这些都变成了”空白”,所谓的“家”也就真的只剩下几个人了。当然,信息时代可以打电话和视频聊天。可是,一年不见面可以,三年、五年呢,那时候关系真的还能维持下去吗?不难想象,多年后回到家乡,“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伤怀场景将会上演。

据凤凰网报道,2013年春节期间北京走出900万人,首都几近空城。可想而知,其他人流量大的城市在春节期间能够剩下多少人。而这时候,很多行业和部门都会在这时候停产、停工或者歇业。面对这一块空白区,社会并没有在这一方面做好准备,将无法应对可能瞬间增长的人流。而这又会给社会带来不稳定的因素,同时个人安全等也不能得到很好地保障。

春节七天里,面对着空旷的大街,除了一开始的团聚兴奋外,陌生孤寂的城市会让老人显得异常无聊,想念家乡,想念走街串巷,想念拜访邻里的快乐时光。另外,“反向春运”将主体从年轻人变成了老人,老人需要自己搭乘火车或者其他交通工具,一方面有较大的危险和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旅途的奔波会使得他们接受难以想象的身心压力。

“反向春运”作为“曲线过年”的“逆思维”,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很多人难以回家过年的难题,所以并不能一味否定。只是面对愈演愈烈的“反向春运”风,我们需要准备的还有很多。首先,铁路等运输行业增加卧铺票,并安排有经验人员跟车,及时应对突发状况的发生;其次,供需不平衡是回家难的关键,交通运输部门增加热门区间车次或航班有利于减轻这一问题的压力;再次,政府部门需要加强这一“逆转”的服务和保障工作;最后,接父母来过年期间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积极联系,争取多重保障,不要“冷落”了父母,从而失去了年味。

条条大路通罗马,过年回家并不是只有火车票一条途径,也不是只有直达一条路。“反向春运”来个一两次是个新鲜,长久却不合适,因为我们的“家”,在那里。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铁路资讯

铁路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