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网易新闻》12月1日消息,有用户收到12306提示,12月3日前用户需要核验手机认证,否则将有可能影响正常购票。对此,中国铁路回应称,12月3日并不是截止日期,而是自第一次购票当天起3日内,旅客在方便时间核验手机即可。
购买车票需要进行严格审查,并且于规定时限内通过手机认证,否则会对正常购票出行造成一定影响。但是,铁路方面同时指出,12月3日并非截止日期,如果满足不了相关条件、达不到相关要求,仍然可以继续购票,而三天后购票则须通过手机核验,这说明,铁路方面在旅客购票方面既严肃认真,同时又非常人性化,尽最大所能地从旅客的角度考虑,彰显了铁路服务为民情怀。
其实,不管铁路方面如何去“严”、怎样去“抓”,最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非都是为了广大旅客能够顺利地实现购票愿望,满足回家的梦想,虽然有时条件“苛刻”了些、“严格”了点,但从更高层面上讲,这当然是一件好事,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恶意囤票倒票,进而有效地堵住购票漏洞,防止那些唯利是图分子借机生财生利,说到底还是为了搭建一条顺利而幸福的旅客“回家路”。三天时间,不长不短,足以完成购票验证,也足以决定购票与否,时间完全是充裕的,这是任谁都明白的事实道理。
现实生活中,关于车票“一票难求”的窘境,无时不刻在上演着,特别是春节、国庆等重大时节,茫茫人海,小小车票,形成了一对难以调解的矛盾。那些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既倒票又囤票,既得利又“卖好”,让那些期待回家的人们不得不忍痛割爱,花更大的价钱去实现回家愿望,即使如此,仍然有许多人有家难回,有梦难圆,无非受限于一张小小的车票,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一声叹息而已。究其原因,车票之所以如此“娇贵”,主要还在于其承载的“情”分量,在于重大时节车票的相对紧张,同时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车票售卖还没能有一个更为科学和严格的制度机制,使那些不法分子“钻”了空子,比如实名制难实名问题,再如有了意向、却迟迟“拍”不了板的状况,导致车票竞逐日趋紧张、空前惨烈。
车票难买,根子在不法分子、恶意人员的无德无良,同时也在于售票一方的监管与作为。这次铁路方面主动作为,既在售票环节进行了严格规范,同时又充分考虑了各种可能情况,在时间和要求上进行了宽泛限制,这种为民的良苦用心,这种难处与纠结,理应得到社会和广大民众的充分理解与支持。
总而言之,购买车票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校核,还真是一件利民的好事!(赵家毅)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