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了解到,2016年春运将于1月24日正式启动,3月3日结束,按照目前火车票最长60天预售期计算,11月26日就可通过12306网站和电话预定春运首日(1月24日)的车票,其他途径购春运首日票是提前58天。

笔者获悉,从2016年1月10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增开旅客列车285.5对,其中增开动车组列车281.5对。运行图调整后,全国铁路开行旅客列车总数达到3142对,其中动车组列车1980.5对。业内人士估计,调图后列车开行数量大增,加之今年售票服务更加便民,或将迎来网络抢票最激烈的一年。

口语中的“春运”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春节前后的运输现象,二是“春运期间”的简称。春运规模之大,以致中国交通难以承受,为了解决春运问题,中国政府每年都要提前部署,但仍无法满足春运要求。 笔者认为,每年的春运对于铁路来讲都是铁路运输是重中之重,中国铁路总公司采用“基本方案”、“预备方案”、“应急方案”三套运力方案,分别应对正常客流、高峰客流和突发客流。如今中国铁路总公司为缓解购票压力,实行实名制购票,以窗口、网络、电话等多种渠道分散购票人群,“一票难求”的情况有所缓解。

“春运”被誉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有3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占世界人口(约70亿人)的3/7,相当于全国人民进行两次大迁移。中国春运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最大的周期性运输高峰,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 笔者了解到2015年春运火车票首卖。春运火车票开售不到一小时,湘川等车票竟被抢光。

笔者认为,春运“一票难求”的主要有以下几点:经济发展不均匀、运力不够、平时假期少、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影响。经济发展不均匀,导致人口大量流动。在短时间内,交通运输无法满足大量人口流动。平时假期少,人们集中在春节期间返乡。春运的产生主要来自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及社会人力大量流动的情况。在中国,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是一年的开始,无论离家人有多远,一般人都要尽量在除夕时与家人团聚,共度新春。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开始鼓励自主就业,并且人员的流动的限制也开始放宽。因此有非常多的人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到经济较发达地区就业,造成了人力的大量流动。这些离开家去外地就业的人员在春节前后集中返乡过年,即成为春运运输的主要人群。运输旅游人群虽然跟春运尖锋时间不同,但也加重了运输系统的压力。

现如今,铁路作为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首眩随着我国路网交通建设的不断拓展和加快,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铁动车组的下线和投入运营,使铁路运输效率有了质的飞跃,旅客出行乘车需求与铁路运力之间矛盾得到进一步的缓解。今年春运,铁路部门及早准备,先后推出了互联网、手机客户端、电话订票和车站窗口、代售点、自动售票机等多种售票渠道,同时,又从春运火车票的预订期限、售票时间、团体票办理等方面,进行了重新细化和明确。人性化的售票方式有效地缓解了出行旅客的购票压力,在公开公正透明中,赋予了广大旅客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从昔日的“一票难求”到现在的沐浴春风,这些都彰显了铁路部门的强大运力。

在春运这场硬仗中,让我们相信铁路部门能够承担起此项重担,对“阳光春运”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