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11时,李克强总理与中东欧16国领导人发出共同乘坐“既舒适又安全”中国高铁的邀请,共同登上了从苏州北站到上海虹桥站的高铁列车,百公里的路程,20多分钟的车程,一段让“16+1合作”加速前行的旅程。高铁已经成为中国外交的一张全新的名片,作为人民心中的“高铁代言人”,有着“超级推销员”美称的李克强总理,向外方推荐中国高铁几乎成了其出访的一门“必修课”。

中国为何坚持开展高铁合作项目?在笔者看来,“走出去”一直是中国企业的目标之一,从2013年10月开始,李克强总理就开始了自己的“高铁外交”,两年的时间内就已分别与中东欧、泰国、非洲、美国、印度、巴西等几十个国家参与建设铁路项目。“走出去”是中国高铁从技术标准、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装备制造,到物资供应、运营管理和人才培训全方位整体实践的重大信心,对进一步打造“中国高铁”品牌。

其次,在国际市场上建设高铁将实现“互利共赢”。中国需要世界各国的原材料、能源,也需要将产品出口到新市常无论是矿产资源还是农产品,都大量出口到中国,资源丰富,也希望通过贸易,提升自己国家的经济实力。高铁的建设,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改善民生,有效缓解交通压力,对当地经济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互利共赢”促使今后几十年的大发展,是中国对外贸易合作的好方式。

再者,因地理位置因素铁路建设难度较大,许多国家本土技术不成熟,中国铁路及地铁相关技术世界领先,施工周期短,平均造价低,对于地理位置因素铁路的建设,已经在我国本土建设上展现了强大的技术储备和实力,中国知道如何在复杂地形进行大规模铁路建设,还能让该地区与中国之间的贸易迅速发展,既有利于将国内成熟而完整的铁路技术走向国际,又造福于世界人民。

同时,中国铁路走出国门,对于发挥铁路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中的服务保障作用,还能加快各参与方的交通运输的发展,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中国在频频在世界市场上拿下大单,为国内更多企业走出国门鼓足了士气。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制造、中国技术将更好的驶向拉美,驶向全世界。(汪泽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