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开始,受强冷空气影响,中国中东部大部地区出现明显降雪并伴随大幅降温,受降雪和道路结冰影响,部分列车限速晚点,部分旅客滞留车站。
“晚点”是一个令人深恶痛绝的词语,不但乘坐火车出行的旅客痛恨,连铁路相关工作人员也唯恐避之而不及。列车一晚点,乘客出行计划被打乱,甚至被迫改变行程;铁路相关人员不仅需要安抚乘客的不满情绪,还要默默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但是,该如何理性看待晚点这个问题?
通常情况下,晚点不外乎这四个原因:一是不可抗力产生的晚点,比如恶劣天气、自然灾害等;二是由故障、事故引发的晚点,突发一些故障、事故,铁路不得不暂时中断;三是铁路运行施工、维修等造成的晚点;四是一些人为因素导致的晚点,比如客货作业组织不力、车晚开几分钟等等。在此之前,与乘客关系更为密切的铁路晚点赔偿措施,在现行的《铁路法》及相关规定中并没有明确的赔偿规定。法律界人士认为,铁路公司在晚点赔偿方面没有先例,在制度上也还是空白。如果能够把铁路的晚点赔偿,写进《铁路法》的新增条款当中,建立全国统一的列车晚点赔偿标准,就能在今后再出现类似的纠纷时,做到有法可依。不可否认,这是法治浪潮的与时俱进,但是对于列车晚点问题还是要一分为二地来看。
因铁路工作人员工作疏忽或者责任性不强等一些人为因素造成的晚点,的确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主张自己的权利。 别人工作不尽责,给自己的出行产生巨大影响,自己是得不偿失的。然而,受大幅降温、降雪等恶劣天气的影响,为了保障列车运输安全,铁路部门不得不将列车运行速度降下来,以此来确保列车的安全平稳运行,保障旅客安全出行的需求,这就需要旅客的理解与支持。作为大众化交通方式之一的铁路,在恶劣天气的时候,为了运输过程中的安全,限速是应对不可抗因素最稳妥最有效的方式。 毕竟当面对这样的情况时,民航可能要停飞、高速可能要封路。这时候,速度让步安全定是必然,出门在外安全才是第一位。
笔者认为,面对这样的状况,铁路部门已经付出了很多,也还需要做很多。一是宣传传播措施要步步紧跟,比如车站、官网、甚至短信及时发布动态晚点公告,如实通告列车晚点原因和预计晚点时间,让旅客提前知晓、提前安排行程。二是对旅客的后勤保障、情绪安抚工作要特别重视,比如最新动态车内广播随时播报、餐饮及时供应、向旅客积极解释晚点原因等等。三是面对突发事件时应急预案要积极响应。 比如组织铁路工作人员采取清扫积雪、喷洒融雪剂、铺设防滑草垫等措施,确保旅客平安出行。
而出行旅客唯一要做的,便是在安排好自己行程的同时,对铁路部门和铁路工作人员真心的理解。(刘渊)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