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丢失火车票被补票”的事件,被网络炒的异常火爆。当事人“为了民众利益,我不与‘霸权’叫板谁叫板”的“豪言”更是引得无数网友群情激愤,于是正反两方的“队列”瞬间站齐。
看到这里,笔者不仅哑然失笑,这铁总会不会被如此的“豪言”气的“吐血”?暂且不说这件事谁对谁错,就单单这顶象征着“垄断”和“霸权”的“铁老大”的帽子,看来想要真正摘下来,铁总还要假以时日地更加努力。什么优化服务设施、改善服务环境、提升服务素质;什么实名制、网络、电话购票;什么“三个出行”常态化要求的实施,铁总这一切的努力瞬间在一张小小的火车票面前被秒杀。“霸权”——这个与道德极其暧昧的字眼,又一次就这么轻易地被贴到了正在努力转型的铁总身上。不禁让人思考一个问题:低姿态是否真的能赢得尊重?
问题一:丢失车票到底该不该补?笔者认为应该补。 比如我们拿餐券去餐厅吃饭,但在结账时却发现餐券不翼而飞,那么我们给服务员出示可以证明自己拥有餐券的人证、物证后就可以不用付账吗?自己的过错让别人埋单,谁都知道这是不可以的。那么为何在丢失火车票后,我们却为什么要对铁路如此苛求呢?退一步说,铁路部门还有规定,补完票后如果找到车票,或虽然没有找到车票,但经核实丢失车票的使用情况后,到站是可以退回补票款的。那么您说,这票该不该补?
问题二:铁路部门的措施是否真的有转嫁风险的嫌疑?有网友对“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实名制提出了异议,认为即便是旅客丢失车票了,只要有足够证据证明,那么铁路部门就应当允许其上车。总之,车票丢失先不后退的措施不能一概而论,铁路部门不能怕“麻烦”,而要主动担责。在这里,我不禁想问:铁路一节硬座车的定员是118个,一节卧铺车定员60个,那么在不超员的情况下,更不是在春暑运的情况下,那么一趟次列车该有多少旅客?一个客运车站又该接发多少趟次旅客列车?售票窗口有多少个?客运工作人员又有多少个?我想铁总该不是怕“麻烦”吧,只是人员少的实际,旅客多的实际,密密麻麻交织在一起的列车运行图实际等等条件都不允许他可以做到如上所说的不怕“麻烦”。
其实,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请大家从自我做起,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不要您的刻意,只需要您拿出一颗平常心对待,那么您会发现转型中的中国铁路其实很可爱。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