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湖南永州东安县一16岁女孩向自己的“白马王子”求爱遭拒后,饮用大量啤酒醉卧铁轨,所幸被巡线民警及时发现,未酿成悲剧。

中国铁路由零开始到如今的11万公里,经历了100多年的风雨岁月,但与铁路的“亲密之举”却屡屡发生在火车如此普及的今天。人们对火车的“青睐”没有随着数量的增多而消失,反而越发的“浓重”,这一不符合常理的现象又是为何呢?

按照“物以稀为贵”的惯性思维,当代人对火车应早没有了新鲜感,那么看火车、与火车合影的行为用“好奇心”的借口也就解释不通了。 笔者认为,这些行为的内在因素,是当事人有跟风的“文艺范”却无安全的“潜意识”。影视作品中常出现的“铁路线上的爱情”,让许多“文艺范”十足的人也跃跃欲试,仿效一番。这就反应出了一些人主观意识不强的现象,人们在接触外界信息传达时,应清楚的知道哪些信息可以接受,哪些信息要拒之门外,而不是盲目跟风,成为顺风而动的思想傀儡。

另外,安全的想法没在潜意识里扎根是“任性”行为的根源。南京江宁一女子为拍照,两次逼停火车,从这里不难看出该女子是在主动的情况下做出了危害自身及他人安全的行为。如果当事人能有安全的“潜意识”,那么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情况下,都会在想法之前做出保护自己及他人安全的行为,这些“逼停”、“迫停”列车的事件也就不复存在了。

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铁路安全知识未及时普及和惩罚力度不大为这些“任性”的行为提供了条件。《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明确指出严禁在铁路线路上行走、坐卧,但任性的行为频发证明了铁路安全条例并不为人们所熟知。铁路部门应与各学校,特别是小学展开铁路安全知识的普及,让铁路安全知识如“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安全知识一样成为常识,这样才能把“任性”的苗头扼杀在摇篮中。

其次,惩罚力度不大也是重要条件,8月28日湖南汉寿五名准高中生铁路上拍照迫停列车,因考虑到当事人未成年,仅对其进行了安全教育未有其他处罚。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在铁路线路上行走坐卧、抢越铁路影响行车安全的,也只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的罚款。处罚是手段、保住铁路安全才是目的,笔者并非希望提高罚款金额,而是希望有关部门能在惩罚的形式上有所突破,例如对当事人进行铁路安全培训考试、令其参加铁路有关的义务劳动也是不错的方法。

11万公里的绵延铁路线,仅靠铁路部门的维护,是无法保持久安状态的,只有让你我这种普通人都能摒弃“任性”思想,多顾他人安危,铁路才能以“安全”实现“兴路强国”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