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欧洲做整车的知名企业只有德国的西门子和法国的阿尔斯通。”有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分析,从中国高铁技术来看,中国中车的高铁也不弱,目前已具备修建英国高铁的实力。(10月26日中国经济网)

中国中车的高铁的确不弱,这在中国已经得到证明,然而参与海外高铁建设,不在于弱不弱的问题,而在于高铁建设国家的意愿,尽管你具有相当的实力,还要看是否具有国家地位、综合实力以及他国的高铁标准、民众赞同等内外围的因素,这些都对中国高铁成功入驻产生影响,而并非是业内人士和国内民众的信心。

在习总书记访英和中英两国发布联合宣言中,双方鼓励两国企业深入参与高铁项目,可见,两国对高铁在维系中英关系中的作用都十分重视,而这并非是英国答应引进中国高铁。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英两国的发展意愿是一致的,对于关乎国家核心利益,谁都不会让半步,而英国高铁2线竞标同样也会如此。而高铁的欧洲标准的存在,在一定程度给中国参与英国高铁建设带来难度,但中国高铁有自己的实力,至于英国用中、德、法、日高铁的选择,全然在于英国,而英国现阶段经济发展需要的不是高铁,而是其他,这从一些报道中并不难看出。

其实,参与英国高铁建设并非易事,据网上资料显示,在英国,一项建设工程建造花费十几年不是什么新鲜事。 比如,英国的第一条连接伦敦巴黎的高铁(HS1),短短109公里的路程,建设时间足足耗费了16年。不但如此,这段横跨两国的高铁在2003年开通之初,仅在法国段维持着每小时300公里的高速行驶,而进入到英国段,还是保持着普通铁路最高限速每小时160公里。直到2007年,英国人才将HS1英国段线路提速,真正实现了巴黎至伦敦的全程高速。可见,英国高铁的建设漫长和标准苛刻,但又有无可厚非,这毕竟是关乎到工程质量和对国内民众的负责,而这种细之加细的建设方式,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高铁并不一定适合。

也许没有经济危机的影响,英国或许并不愿意去修建高铁,同样,如果本国经济抬头转好,英国也同样会抛弃高铁,而从现在来看,英国高铁二线建设对与促进英国经济发展并非至关重要,因此,对有计划看时机等情况的英国来说,拿出高铁建设项目不过是为本国经济发展的投石问路而已。

对于发展前进中的中国高铁,等待不是发展的方向,尽快地大踏步地走出国门才是需要,因此,不论世界格局如何变幻,也不论国与国远近差别,只要有建设高铁的地方,中国高铁就应抓住任何机会,以探索求实的姿态,不断锤炼和丰富自己,只有这样,中国高铁之路才会更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