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新华国际”客户端报道,10月16日,中国铁路总公司与印度尼西亚四家国有企业在雅加达签署协议,成立合资企业,这标志着中国企业最终正式赢得雅加达-万隆高铁项目。

中印尼高铁“牵手”可谓是一波三折。在今年9月,中国高铁与日本投资方之间白热化的竞争引来国际媒体围观,但印尼突然宣布取消高铁项目,同时退回中日方案,坚持采用企业对企业商业合作(B-B)模式,政府不进行担 保,不使用国家预算,令世界舆论哗然。而如今印尼将合作的橄榄枝抛向中方,令人欣喜,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和其高铁品牌的硬实力。

首先,“政府搭台”提供强大后盾。在过去不到一年时间里,在中印双方领导人加强沟通,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印尼总统佐科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完成三次来访、两次通话,多次提到了高铁合作事宜。在双方政府密切沟通的推动下,中国发改委与印尼国企部、中国中铁总公司和印尼国有建筑公司等签署雅万高铁合作谅解备忘录和框架安排。可以说两国政府的携手努力为合作提供了的强大后盾。

其次,“技术过硬”彰显独厚优势。中国高铁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管理经验最丰富的高铁网络,具有在多种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下建设运营高铁的丰富经验。从管理方面来说,在此次合作的雅万高铁项目中,就有在气候和地质条件上非常相似的海南高铁,中印双方有丰富的建设管理经验可以借鉴。从技术层面说,中国高铁符合国际铁路联盟的技术标准。而部分参与竞标方的技术与世界其他标准并不兼容,从长远来看,一旦采用其技术,可能会造成技术闭塞和商业垄断,影响印尼高铁的后续发展。在这种利弊条件下,哪个更好,印尼政府自然会有决断。

第三,“低价高标”凸显战略升级。从造价方面来讲,中国高铁的国际报价为每公里0.3亿美元,而日本每公里0.5亿美元。从安全方面讲,中国企业施工中用到的钢筋、水泥等材料等级和用量都偏高,施工标准远高于欧标。同时,在印尼政府提出的不使用政府预算、不提供主权担 保的决定后,中方展现出了自己的诚意,提出成立合资企业,从高速铁路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装备制造、运营管理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而日方没有相应的回应,彰显了中国高铁在价格战略方面得到了有效提升。

拿下印尼雅万高铁,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在东南亚的首个示范项目,也是走出亚洲,走向世界的一个新支点。高铁具有推动示范效应,相信在不久将来,“中国高铁”一定会蜚声国际。(刘新杰党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