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与印度尼西亚四家国有企业签署协议成立合资企业,这标志着中国企业正式赢得雅加达-万隆(雅万)高铁项目。雅万高铁系印尼首条高速铁路,全长约150公里,最高设计时速300公里,拟于2015年11月开工建设,三年建成通车。(《21世纪经济报道》 10月19日)
历经多次坎坷经历,中国高铁正式落地印尼,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成的中国企业联合体正式拿下印尼高铁大单,此次合作的促成可谓是中国高铁出海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具有历史性突破意义,不仅对中国高铁在海外品牌效应的形成起到助推作用,还将为中国高铁出口其他国家提供参照样本。
总得来看,“全产业链输出”成为此次中国高铁落地印尼的最大亮点,政府搭建平台,铁路总公司利用自身技术和资源优势牵头组织,与其他企业握指成拳,形成合力,最终和印尼企业形成B2B的合作模式,这本身就是国家间基建合作的又一种创新,这样的合作方式必将为中国高铁今后的出海征程加速扬鞭,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事实上,中国高铁出海的概念形成已久,公众并不陌生,但之前中国输出海外的高铁项目大多只是涉及了基建工程或项目设计两大块,而对于车辆制造的涉及却寥之又寥,其实车辆制造是技术含量最高、利润最丰厚也是难度较大的一部分,顺理成章成为一块“肥蛋糕”,这无疑就成了许多高铁发达国家竞相角逐的利益着力点。
就拿印尼雅万高铁来说,世界许多高铁发达国家对其都是垂涎欲滴,日本更是先后3次做过可研报告,成为中国这次高铁“争夺战”中的强劲对手。之所以中国高铁此次能PK掉日本,还是与印尼企业此次全新的合作模式和中国高铁近几年软硬实力的快速提升关系密切。
雅万高铁迈出了中国高铁全产业链输出的第一步,这其中不仅包含了勘察设计、物资供应、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和装备制造等硬件基础,还囊括了运营管理、人才培训等软件力量。所谓积跬步才能至千里,中国高铁赢在海外绝非偶然,正是有了兰新、哈大、宜万高铁等一批穿越气候异常、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高铁线路,才为中国高铁出海镀了金、加了速。而印尼选择中国高铁,更是与其气候、地质条件极为相似的我国海南高铁建设运营的成熟经验不无关系。可以说,中国高铁落地印尼最大程度上还是赢在了实力。
然而,这两日,当人们一致为中国高铁全产业链输出海外叫好的同时,也有部分网友提出了中国高铁“赔本赚吆喝”的质疑,其实有这样的疑问十分正常。因为此次中印尼高铁合作完全是两国以合资企业的模式建设和运营,不仅不占据印尼国家政府的财政预算,还不要其政府做任何担 保。
不可否认,短期来看,在高成本、高节奏的修建背景下,这条高铁短期内是很难实现盈利,但此次最大的特色是中国高铁完整输出,中国企业拥有了完整的自主权,一方面在以后的车辆制造、物资采购、人才培训等方面都有着可观的价值收益。另一方面中印尼高铁合作对加速泛亚铁路网形成,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通互通有着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因此,“赔本赚吆喝”的说法只是当下人们一种相对浅显的理解和看法。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