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谭育俊  赵毅)2015年9月24日晚九点半,我像往常一样走进办公室,准备开始今天晚上的工作。突然我发现办公室里站着两个人年轻人,我当时就想他们是谁?又怎么来我们办公室呢。后来,经介绍原来这两位不速之客是梧州日报社的记者,这令我感到很疑惑。

“白天人们只是看到光鲜的售票员和乘务员,而忽视了“这样一群人”。但是每天晚上都会有这样一群人默默无闻的维护着线路的安全,却不被人知道,这就是高铁的工务人员。因此,我们想跟随你们一起作业,想看一看高铁的线路是怎么维修的,你们又是怎样的一群人”-----这段话是我听那两位记者说的。为此我们平南高铁线路车间党支部书记廖传标及线路车间副主任杨超专门带领记者跟随,并为他们进行现场工作的讲解。

金秋九月,凉风初起,今晚我们的工作是进行焊缝接头和线路失效扣件的更换。开行了一个小时的车,爬上了崎岖的山路,我们终于来到距今晚施工地最近的栅栏门。在栅栏门前,廖书记向两位记者讲解了高铁的工作一定要贯彻“安全“两字。因为全线两侧都铺设有防护栅栏,所以作业人员进入栅栏门内作业时,一定要严格执行“双命令、三确认”制度,即要求在要有设备管理单位的调度命令和列车调度员命令,同时要对进出栅栏门的工具、材料和人员进行清点和登记,而这一规定是比普铁更严格的。

随着平板车轰隆的声音响起,我们走向了接头打磨的作业地点。在作业地点前,廖书记向两位记者说道:高铁的作业原则是“严检慎修”,对于检查出有病害的地点,我们会及时上报作业方案,得到计划安排后方能进行作业。就如今天的打磨来说,你看他们现在就是拿着打磨方案对接头进行打磨前检查,确认好打磨位置是否正确,打磨范围在哪里,打磨量又是多少,当做好这些工作后才能开始进行打磨。

火星四射,打磨的声音吱吱响起,这时梧州日报社的黄记者突然问起,你们是平时是保证钢轨作业的质量的。廖书记回答他说:我们高铁工作主要体现的是一个“高”字,使用的机械是高精度,检查追求着高精细,作业标准是高要求。就拿今天的打磨来说:我们的打磨作业验收的标准是: 0.2mm,厂焊接头轨顶面的平直度低踏达到0.3mm,突起达到0.4mm就需要进行接头打磨,来确保线路的平顺性,使列车运行更安全,旅客乘坐更舒适。在打磨结束后我们还要已冷却1分钟的接头进行再次检查,以确保检查数据的真实、可靠。

在火光的照耀下,打磨工作已经检验完成了,接下了我们开始进行第2项工作,失效扣件的更换。随着电动扳手、起道机、小耙等工具和材料的一件件使用,失效的扣件很快就被换好了。这时记者又提出了一个疑问,那就是你们平时在线路上突然发现有线路病害,会立即进行处理吗?不会,廖书记立即说道,因为在高铁是不能无计划进行作业,特别是动道,无计划、无方案作业很造成线路不平顺,当列车在高速运行下,一点不平顺也会造成列车晃动,严重时甚至会危及行车,所以当然发现有严重问题时,会第一时间上报,申请计划进行处理。

休息时,记者曾问过我,你觉得累吗,你适应这样的工作吗?我毫不犹豫回答他说:适应,因为我为我们的高铁而感到自豪!电动扳手轰隆的声音,陪伴着是作业的激情,汗水打湿了我们的衣襟,但却磨不灭我身为高铁工务人的自豪。

点点星光布满夜空,我想今天又会是一个好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