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后,各地争相开通对欧货运班列,与此同时,一场没有硝烟的货源争夺战也愈打愈烈。当前,在几乎全线亏损的窘境下,各种中欧班列纷纷将政府补贴作为争夺市场的利器,大打价格战,甚至“赔本赚吆喝”,这引发了一些争议,也为中欧班列蒙上阴影。(网易新闻)

中欧班列自开行以来,一直广受关注,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带动了地方产业升级,虽然中欧班列具有较大的优势,但是目前所占的份额仅有2000万运量,与中欧海运每年2亿多吨相比,还是相距甚远,相比海运,火车运输虽然成本高出3-5倍,但是至少能节省10以上运输时间,可加快货物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是由于班列全程需要多次换轨,造成性价比优势不明显,欧洲回程载货率低,再加上地方补贴造成的无序竞争,造成大部分中欧班列必须有持续的政府补贴才能生存下去,不能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其生存状况,所以很多业内人士并不看好中欧班列的未来。

中欧班列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抓手和载体,笔者相信随着运营经验的增多,规模效应的产生,以及延伸服务的展开,中欧班列的前景是广阔的。首先,欧洲是我国特别重要的贸易伙伴,约占我国贸易总额的五分之一左右,市场潜力巨大,我们相信未来中欧班列的优势会越来越显现出来,并且随着时间和实践,开行会趋向成熟,未来肯定会增大市场份额。第二,中欧班列在前期开行中总结经验,纠正地方政府间无序的补贴竞争,根据开行状况,适当关闭货源不足、运行不佳的部分线路,加大经济发达地区的开行力度,将决定权交给市常第三,中欧班列是国家重点项目,如果将海运和铁路两种运输方式整合,保证运输时间,降低物流综合成本。我们相信刚刚起步的中欧班列,会慢慢地脱离政府地怀抱,独立走路,在市场中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