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宁举行的第1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中国中车株机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等拥有的最新科研成果齐亮相。中国力推优势产能“走出去”,让先进技术成果走向东盟。(新华网2015.9.21)
中国中车株机公司此次展出了多款出口马来西亚等国的高端产品,展示中国轨道交通创新技术成果。该公司将为东盟国家量身定制米轨铁路、标准铁路的客运和货运、城市公共交通所需的各类产品,打造轨道交通发展的升级版,推动东盟国家轨道交通不断向前发展。
而中国铁路总公司目前正同东盟国家积极对接,希望通过参加博览会向东盟国家推广中国在铁路方面的先进技术,以“打包”形式,将相关的规划、建设、运营、维护等成果输送到东盟国家。
一些东盟人士表示,当前,东盟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潜力很大,对外来资金、设备、技术有着巨大而迫切的需求。而目前中国的产能总体上处于中端及中高端水平,这些产能在技术上先进适用,在市场价格上合理适中,性价比高,国际竞争力强,特别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需要和承载能力。
截至2014年底,我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达1.6万公里,超过全世界高铁总运营里程的一半。如今高铁仍在延伸:预计到2015年末,我国高铁营业里程将达1.8万公里,以高速铁路为骨架,包括区际快速铁路、城际铁路及既有线提速线路等构成的快速铁路网基本建成,总规模达4万公里以上,基本覆盖50万人口以上城市。
中国已经建成针对不同气候、不同地形的高铁:既有经过“大风区”和戈壁沙漠的兰新高铁,也有隧道长度超过总长度一半、有“超级高速地铁”之称的贵广高铁;既有经过零下40度高寒地带的哈大高铁,也有穿越台风频发环境的海南环岛高铁。这些覆盖各种地质和气候条件的高铁,为世界高铁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而中国作为一个在铁路建设上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国,铁路输出在国际上早有口碑。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曾创造坦赞铁路这样的典范。李克强同志就任中国国务院总理之后,已经多次扮演“超级推销员”的角色,对外展开一系列“高铁外交”,并签下不少的铁路建设大单,向外界展示“中国制造”的产品优势和中国投资的优越机会。从此,高铁作为一张金字招牌,一张叫得响的“中国名片”,为中国铁路走出去打出漂亮的广告。
中国高铁走出去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同时也是国家一种自信的表现,其战略意义尤为深远。通过铁路走出去,带动了中国施工机械、钢材、机电产品和机车车辆等的出口,同时也为当地提供直接和间接的就业机会,对当地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最终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