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内部票”该见见阳光了》、《200万铁路职工“内部票”谁来管:花纳税人的钱》、《铁路职工“内部票”应取消》等评论发起了一轮针对铁路职工持有职工乘车证现象的炮轰,大有不将铁路职工乘车证取消誓不罢休之势,使一张不大的企业证件成为网络热议的焦点,并将中国铁路再次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说句实话,我本无意纠结于此事之中,免受口诛笔伐之痛,可细想下来,觉得这事有些偏颇,显失公允。为何?待大家放下偏激之心,容我三言两语。

一言,铁路职工辛苦不辛苦?我没做过,不知道,这是大实话。可有一点我明白:异地工作对于铁路职工来说确是家常便饭,工作地点离家数十上百公里远算是近的,相距数百上千公里的也不稀奇。就拿广州地区几个大站来说吧,广州南站、深圳北站、广州车站,就有近半数职工的家远在湖南的衡阳、岳阳、长沙、张家界、怀化等地,还有家在河南郑州、青海西宁的,绝不止三五个。我想说,这些离家数百甚至上千公里的铁路职工,想家的时候想看爹妈想看丈夫妻子想抱抱自己孩子的时候,怎么办?坐飞机回家?太贵不现实,他(她)们没有这个经济能力,走路回家?相信谁也于心不忍。于是铁路部门对这些人有了一个统一的称呼——通勤职工,给予一张“通勤票”,方便他(她)们在下班后能够赶回自己温馨的家享受片刻家园的温暖,去尽为人子女为人父母为人夫为人妇的义务。

二言,加上抗战纪念日,共有十二个国家法定假日,还有五十二个双休日,那就是一百一十六天,在这些个占一年近三分之一的日子里,铁路内部基本上是不会让员工休假的。很简单,铁路职工放假,还有谁能坐上火车去旅行?说起这让铁路职工无限尴尬的“内部票”福利,一年三百六十五天连轴转的铁路职工们怕是苦笑着的。当大家节假日休闲旅游时,谁又能够想到他(她)们眼中那一份羡慕的眼神?越是节假日,越是铁路系统最繁忙的时期,铁路职工加班加点几乎成为常态,很多职工对于“休假”二字是既熟悉又陌生。即使你让铁路职工免费乘车,谁又会闲来无事坐着火车去看风景呢?既无乐趣可言,又谈何福利?

三言,由于铁路职工工作性质的特殊,无论你家在何方都必须按时到岗到位去上班去工作,而且就算坐上了车,也无法保障有一个可以空着的座位。铁路职工按照工作要求外出接受培训、学习、参加会议、采购、添乘、驻点驻班等等,都需要凭乘车证进站上车,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同时,为了规范职工乘坐火车的行为,确保“内部票”的严肃性和规范管理,铁路有一套完整的监督、考核制度,不是每一个铁路职工都能够随意乘坐火车的。一旦在日常稽查中发现违规填发和使用乘车证件的,除了经济处罚外,严重的还将面临处分甚至辞退。

当然,铁路行业也会有职工良莠不齐的现象,在极少部分素质不高的铁路职工身上发生的违规乘车、越席乘坐、与旅客争座、与列车工作人员发生纠纷甚至爆粗口起冲突的事件,并不能代表有着两百万职工的铁路人,不应该一棍子打死,也不能不问缘由的无端指责“内部票”侵占了社会资源。

以上三言两语有可能引起部分“公知”“大咖”们的不适,我表示无奈。对于铁路,我们进行舆论监督是对的,可也应该掌握好这个度,应当多看看积极的一面,不要再让我们锋利的笔刀戳痛实实在在努力工作的铁路职工痛处。(程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