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物质社会的诱惑,总有一些人在人生的轨迹上偏离方向,一失足成千古恨。如果说私心是潘多拉的盒子,那么利益就是驱使走向不归途的魔鬼。

一张车票,即使路途再远,也不至于让一些利益熏心者甘愿冒险去伪造假票,最终走进拘留所。《四川在线》消息;为了贪图蝇头小利,总有人乘坐火车时不通过正规渠道购票,而企图冒充铁路职工“免费”坐车,仅今年暑假,四川省就查处这样的案例11起。一个四川就查出十一起,放眼全国车站,又该有多少起?

逃票行为在当今社会不是个例,也可以说是司空见惯,当然,原因也不是简单的在于管理存在漏洞,事情的发生总有一个过程,对于众多逃票者来说,铁路系统实在太庞大了,即使管理再严格,漏洞依然存在,有空就钻也是人之常情,毕竟是国家的铁路,大有法不责众的味道。说白了,这就是典型的私欲作怪,冒充铁路员工免费坐车,心里真的很踏实吗?伪造票证的后果,每一个逃票者都心知肚明,明知不可为偏要为之,那么行拘真的能唤醒道德底线的良知?

笔者认为,行拘是手段,但不是最终目的。作为管理方的铁路一直也对堵漏行为抓的很紧,至于漏洞,这也无可非议,毕竟铁路管理的面太大,太广,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和谐背景影响下,国民素质也空前提高,制假,造假或者贩卖假证件的行为只能属于黑暗角落里的蝇营狗苟,兴不起多大的风浪。

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铁路部门在开行动车,高铁之初就已经尝试过,无障碍进站上车,靠的是旅客自觉,和对旅客的信任。怎奈好事多磨,让逃票之风四处蔓延,说白了,我们的民众最缺乏的是素质和修养这堂课。

如果也能把类似上述行为纳入诚信考核,并且进行系统化区分,这个效果远比行政处罚要好得多。一个国民如果失去了征信,不能说寸步难行,但至少会在无数次的闭门羹面前忏悔自己当初的龌龊行为,

还是古语说的好;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如果民众都能从点滴做起,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养成洁身自好的好习惯,长此以往,社会优良之风便也蔚然成风,这是理想,也是社会最终该能达到的一个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