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中国为世界带来了一场军事装备展示的饕餮盛宴,伴随着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的结束,一系列军事题材节目陆续在央视播出。中央电视台记者在采访中航工业集团一位工程师时问到:“我国的飞机发动机技术主要跟美国的差距在哪?”工程师从兜里掏出一枚类似自行车滚珠的小球说道:“差距就在这枚珠子上”。记者不禁产生疑问,这位工程师解释到:“中国与美国飞机在电子技术上差距并不大,甚至在一些项目上还有超越,而中国的发动机技术与美国还存在差距,主要原因就在于细心部件研磨工艺不够,在发动机运转时这些小的瑕疵就会被无限放大,瞬间就可致发动机爆炸”。
看到这里让笔者心声疑问:科学进步了,社会发展了“工匠精神”到底还需要不需要?
答案无意是肯定的。前不久,在中央电视台另一档节目《大国工匠》中报道了车辆钳工高级技师宁允展的事迹:宁允展研磨的高速动车组转向架定位臂与轮对节点严丝合缝,“插不进一根头发丝”,因此他被同行称为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师“鼻祖”。他研磨的转向架已装上644列高速动车组,奔驰里程达8.8亿余公里,相当于绕行地球赤道2.2万圈,为铁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至今能从事他这道工序的人在全路不足10人。这位高级工程师的成长历程之所以让无数人为之动容,正是因为他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完美的“工匠精神”。作为“大国工匠”的代表,他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职业的极致化,缔造令人惊叹的“奇迹”,除了靠传承和坚守,更多的责任专注与钻研。
不管是代表中国最精尖技术的战斗机发动机,还是代表中国速度的高速铁路。任何岗位,只有自足本职,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用“心”工作,才能成就一番事业。铁路的安全生产、创新发展需要“工匠”,更呼唤这种精益求精、追求极致完美的“工匠精神”。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