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名为“广深港高铁桥墩开裂悬空”的视频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视频显示,广深港高铁一桥墩与地面连接处有很大的裂缝,最宽处可伸手掌进去,水泥一掰就断。该视频引发网友“谁还敢坐高铁”的讨论,此处是否真是一处安全隐患?(8月25日《人民日报》)

一则多年以前的视频,在天津港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的背景下又被搬上了网络,且不说是不是有人借题发挥,但就 “天津港”所引发的民众对社会公共安全深感忧虑的时候,把这样多年以前的消息摆出来,让民众的忧虑进一步加深,无疑是在火上浇油。忧虑的加深让思考辨别的速度终究赶不上网络传播的脚步。“高铁桥墩开裂”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上疯传,引发的评论无一不再摧毁着中国民众对高铁的最初认识,中国高铁长久发展建立起来的“巨人”形象,似乎一夜之间就被这则“谣言”所动遥

笔者为什么要将高铁形容为“巨人”,这可以从高铁对国内的积极带动作用和海外提升国家形象两个方面来解释。

先从国内来看,高铁是国家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人口流动和货物流动需求极大。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普速铁路建设一直在建设发展,但终究不能决解运量和运能的矛盾,一票难求的困境依旧存在。随着高铁的大规模的建设开通,高铁运输网络的完善,使一票难求的现状得到大幅度的缓解,民众出行的选择也变得更多。同时,高铁的投入使用让铁路运力进一步提升, 货运装载数量加大。高铁的建设拉动国内经济的发展。从08年政府确定四万亿投资资金中铁路占了一半,而高铁的又占铁路建设的大头,有这样一组数据:新一代高铁的零部件多大10万个,生产这些零件的核心企业有100多家,相关企业有500多家,这些企业分布在中国20个省市当中。这是一张多大的经济制造的网。还有,高铁的快速和便利,直接拉近了区域距离,带动了区域间的人文、技术、资金的流动,缓解了现在我国区域间贫富差距过大的问题。

再看海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制造业的身份一直被称为“世界打工仔”,其原因就是对于“核心技术”的缺失,而中国高铁的出现,让世界对中国制造业的实力有了重新的认识。中国高铁有完整的“核心技术”,并以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历程最长,运营速度最近快成功树立起了一块响欲世界的安全优质的“中国品牌”,国家领导多次出访期间向世界展示和推销中国高铁,因为中国高铁可以“扬中国志气”。中国高铁的出现,让中国的形象不再是那个只能帮助全世界组装手机、缝制衣服和鞋子,不断的从西方国家的厂商们手中寻求生产代理的国家了。核心技术的掌握,对于中国的制造业来说,是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变,是从“制造”向“创造”的革新。

针孔的伤口虽然小,但是毒性大;虚伪的语言虽然婉转,但是害处多。或许,这则“谣言”单单只是让国内的民众看到,那不过只需要铁路部门提供有利的辟谣证据便可打消民众对于高铁安全不安全的忧虑,但笔者更担心的是,在这个信息全球化的网络时代,一旦这样的谣言被传出海外,那对中国高铁在海外的形象损害是不可估量,这不但是对高铁更会影响到整个中国设备制造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