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微博称:自己是一名高铁乘务员,8月4日从长沙南到南昌西的G490次高铁上,出于安全考虑她阻止乘客面对面坐车,但是乘客不但不配合,还对她进行辱骂,最后还演变成暴力事件。(8月10日人民网)
“顾客就是上帝”最早是马歇尔·菲尔德百货公司的创始人马歇尔·菲尔德和其合作伙伴提出的一种营销理念。这种营销理念在后来的很多服务行业都获得了成功,甚至被服务业所接纳成为一种新的准则。在这种营销模式下,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维护,服务市场日渐公正有序。但是,近几年“上帝”却有些变了味道,消费者认为自己既然花了钱,那么做什么都是对的,有些对服务者提出很多不合理要求,有些故意找茬责难,更有甚者对服务者大打出手,消费者打人事件频频发生。这次高铁乘务员被打事件,不禁让人深思:“上帝何以变了模样”。
笔者认为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商业模式的变味,铁路部门作为企业,有服务消费者的职能,同时也有保护自己员工的责任,在这次事件中,铁路方面采取了忍气吞声的方式,轻而易举地放过了打人者,这种行为不是个例,在现今的很多服务行业都存在,但正是这种行为助长了无良消费者打人的歪风邪气,让有些人认为打了就打了,也没什么大不了,让消费者打人行为愈演愈烈。另一方面是因为消费者本身素质参差不齐,有些消费者不遵守公共道德,将服务员的善意提醒当成是恶意找茬,轻则恶语相向,重则大打出手;有些消费者消费心理扭曲,认为自己花了钱自己就有理,对服务员刻意刁难;有些消费者不尊重服务人员,对服务人员呼来喝去,任意支使。这种种原因都让消费者离“上帝”越来越远。
其实每一个社会人都既是消费者,同时也是服务者,社会各个阶层,乘务员、教师、医生、工程师甚至是政府官员都属于服务者,在我们消费享受的时候,应该多换位思考,对于服务者的善意提醒,应该表示感谢并立即改正,在消费的同时尽可能给服务者提供方便,这不仅体现了自己的高尚人格,也给他人带来了便利,改变了社会整体的消费风气,自己最终也会是受益者。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