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的一个随机调查“你幸福吗?”,曾掀起了全民对幸福感的大讨论,答案自然是五花八门,我不禁问自己“我幸福吗?什么才是幸福”。
学术界有一种定义,幸福感包含两部分:愉快和满意。愉快有很强的感官和情绪特点,也就是哲学家说的“直感”,比如狂喜,高潮,欢笑。它是即刻的、来自你的感官、而且是暂时的,它们不需要诠释,进化已使感觉器官直接跟我们的积极情绪连结在一起,触觉、味觉、嗅觉、视觉和听觉都可以直接激发愉快。这种纯粹是感官上的满足与快乐,不需要思考。
满意与愉快不同,它是做了我们喜欢做的事,全心全意地做这件事,完全地整个地沉浸其中而不受干扰,甚至会失去自我意识,由此所产生的感觉,它不一定伴随着“直感”。只要我们的能力能应对挑战,我们就会有这种感觉。满意的感觉比愉快更长久,它是思考和诠释的结果,不容易习以为常。满意的心理成分包括:具有挑战性且需要技术,注意力集中,目标明确,深深地投入,控制感,忘我,时间停止。
明白了这两者的不同,就可以解释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选择,例如:晚上在面临选择看一本好书,还是看无聊的电视剧时,我们通常选择后者,为什么?因为看电视剧,关注娱乐新闻,闻香水的味道,吃巧克力不会带给你挑战,不需要技能或努力,也不会带给你失败。相反阅读罗素的书,研究新课题,学习新技能可能带给你满意,但它也需要技能和努力,同时因为它要面对挑战,所以它可能带给你失败和挫折,打击你的自我服务。
如果你不能区分愉快和满意,你就会完全依赖捷径,去寻求生活中容易获得的快乐,但是它不会给你带来改变。如果你的人生充满了这种容易获得的愉快,不需要你面对挑战,不需要你发挥优势,你会怎么样?会永远不知道自己有什么优势,潜能,永远不知道该如何面对挑战,而这种生活会导致空虚和抑郁。
亚里士多德在2500年前就已经作出了回答“幸福,即好的生活,关键在于令人满意的活动,而不在于快乐本身。”所以做个有幸福感的人就要在活动的过程中找出自身的优势并发挥无限的潜能,而快乐会作为一种额外奖励给于你。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