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起,上海铁路警方组织开展为期10天的严打带客进站、代购加价、短途车票诈骗等违法行为的专项行动。到8月3日,铁路警方仅在4天里就查处治安案件8起,抓获违法人员39人次,治安拘留8人,治安罚款31人次,有效净化了铁路站区治安环境。(8月4日新民晚报)

“黄牛”组团忽悠已经不是新鲜事儿了,而今的“黄牛”骗人把戏再升级,已然懂得与消费者玩儿心理战术,会拿捏准熟人能办事的心理对消费者进行忽悠。

“黄牛”倒票这一社会问题着实让人头疼,可为何屡抓不绝?笔者认为:

一是高峰时期的供需不平衡所致。“黄牛”利用一些乘客因高峰期票源紧张购不到车票的失落,以及对铁路相关政策的不了解,以有熟人好办事、内部票、上车补票等理由忽悠使乘客,进而骗取信任。而一部分消费者在遭遇骗局之后,习惯于自认倒霉,并没有报警或通过媒体进行曝光,这让黄牛们的胆子越来越大。

二是“黄牛”的违法成本太低。根据现有的法规,公安在查处黄牛时,如果没有发生实质性的交易,除了批评教育外很难有进下的惩戒措施,即使在交易时被当场抓获,也会因单次交易的金额有限而在处罚力度上难以起到震慑作用。

要整治“黄牛”,我们用“药”需猛。

一方面旅客自己对铁路的基本规章要有了解。现在火车票都是联网销售的,也就是说如果自己买不到票,那“黄牛”也不可能买到你想要的票, “黄牛”的内部关系那都是不靠谱的?至于黄牛提前屯票,实名制下,他连你的身份证都没有,如何提前给你屯票?因票证不一致而进不了站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旅客们还需提高警惕。

另一方面对黄牛的处罚力度要猛。虽说现有的法规很难对黄牛的单次倒票行为进行严惩,但公安机关可以建立一个黄牛信息档案库,对累犯从严从重处罚,加大惩戒力度,提高法规的威慑力。

整治“黄牛”就像整治顽固的牛皮癣。我们个人无法制止他们在利益的驱使下去违法,但没有买卖黄牛们也就无利可图,不和黄牛搭腔是我们可以做到;铁路部门也要在制度和程序设计上对黄牛不断加强防范,让黄牛们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警方也要加大查处力度,并将黄牛的一些倒票和行骗手段通过各类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布,引导广大旅客加强防范。只有如此协作,共同努力,才能从根本上整治“黄牛”这块社会发展中的“牛皮癣”。(徐素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