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现已成为新时期的国家名片,关于中国高铁走出去的呼声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一直都居高不下。在官方,是调整经济发展方式, 实现外延式增长的重要突破口,总理推销,主席洽谈,阵容不可谓不超豪华;在民间,是扬眉吐气,重塑华人形象的良好契机,签名请愿,集会宣誓,民众意见高度统一。但为何总是雷声大雨点小,实施起来举步维艰。签订好的合同居然单方面撤销,达成的意向始终停留在意向上,煮熟的鸭子一再飞走,人们不禁要问,中国高铁的出海之路究竟怎么了?笔者试析之:

其一,国家大而不强。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的经济确实取得了飞速发展,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但除了经济数据,衡量综合国力的其他因素却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比如国防军事,尽管官媒一再宣称我们掌握了多少多少先进技术,但看看我们的海空力量,不管从哪个方面都和美国差上几十年。社会建设方面,不夸张地说,我们的文明程度在走低。经济总量是大了,但并不强盛,并没有掌握绝对话语权。这就难怪有些国家会戴有色眼镜看我们。 表现在高铁领域,一旦有更大的诱惑,马上就会改弦易辙。中日在泰国的高铁之争就是最好的证明。

其二,规则意识单保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讲究按规则、程序办事。你的产品质量怎样?我不一定了解,但我首先了解的是你产品的标准是否符合我的要求,推销产品的方式是否合符规定程序。而我们习惯了从上,我们的总理和你们的首相都达成共识了,也写进备忘录了,接下来还不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事吗?但结果往往让人大跌眼镜,本已中标的墨西哥高铁项目,最终还不是因为国内民众对招投标过程的质疑,最终功亏一篑。反思一下,尽管有其他原因作祟,但根本的还是我们的规则意识不强,教训尤其深刻。

其三,民众自信不足。也许是近代100多年来我们与世界差距太远,各方面都被深深地烙上了落后的烙樱骤然出了领世界之先的高铁技术,一部分民众始终不敢相信。仔细看看一下我们所谓的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技术,确实如凤毛麟角,即便是世界先进的,与最发达的还是有一定的差距。但中国高铁确实是货真价实的世界领先,从运营里程之长,建设环境之复杂,运营管理之成熟,运行体验之安全舒适,都是毋庸置疑的。民众大可彻底打消思想深处潜藏的疑虑,增强自信,理直气壮地支持中国高铁,大张旗鼓地宣传中国高铁。自信是成功之基,只有全民族的自信,才能凝聚起强大的动力。

其四,营销策略不优。酒香也怕巷子深,好酒还需善吆喝。各个国家和地区对高铁的需求不一,地理人文环境各异,必须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推出营销策略。换句话说,就是必须量身定制高铁输出方案,突出个性化特色。做到可以借鉴,但不可复制;可以模仿,但不能超越,这样,才能激发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浓厚兴趣。有些国家,只需要我们提供先进的设施设备;有些国家对铁路的运营速度要求不太高,但对安全稳定性要求较高;有些国家对高铁有特殊要求,这都需要我们一一去满足。特色是生命力的保证,个性是竞争力的前提。只有投其所好,做优营销策略,高铁走出去才能打通“最后一公里”。(谢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