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日本考察新干线时曾说:“像风一样快,我们现在很需要跑!”当时,国外高速列车运行时速已达300公里,而中国旅客列车的平均时速只有43公里。时过境迁,如今我国高铁营业里程将近1.8万公里,在建高铁线路规模达到1.2万公里,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投产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高铁总营业里程超过世界一半。
时代的潮流在召唤我们迎接高铁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从必然性来看,对于国内,由于经济发展政策的需要,存在着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布局与资源分布不对称的现象。近年来我国经济逐步迈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拉近经济圈之间的距离,促进地区交流与协同发展也就显得尤为重要,而高铁撒网似的布局必然在这进程中充当着强心剂的作用。对于国外,在享有“新黄金通道”美誉的兰新高铁打通的基础上,中俄之间初步设想在北京至莫斯科之间开行高铁,中国、秘鲁、巴西三国之间达成两洋铁路项目合作意向,中国第一条海外修建的土耳其安伊高铁正式通车。这一切都表明中国高铁“走出去”有利于复活丝绸之路繁荣、促进“一带一路”的互联互通,将整个世界联系在一起。
从必要性来看。高铁作为新兴的交通方式可以给予民众更多的出行选择。宏观层面,高铁“走出去”战略对于推动洲际范围内经济资源整合有着深远的意义,而高铁运输同时具有高速度、长运距、大运量的显著优势。中国铁路一直以来都有关于建设洲际高铁的全球设想,洲际高速铁路是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的一步大棋,对于布局全球范围内高铁网具有战略意义。
从李克强总理实行的“高铁外交”政策,到高铁相关企业之间的携手合作,高铁技术的腾飞是 “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的见证,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高铁技术正在成为中国外交的新名片。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盛光祖就在今年上半年表示,接下来铁总将会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号召,积极推行高铁“走出去”的方针,加大部署国外高速铁路运输网络,抢占高铁运输市常高铁技术始于国外,兴于中国,中国需要高铁,世界也需要高铁。高铁正在改变世界,她影响着人们的出行方式,是对经济发展布局的重新洗牌,更是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承担着“胶合剂”的作用。
一个重要交通工具时代的来临往往带来国际发展格局的变化。如今的高铁时代,犹如18世纪的蒸汽时代,当初的蒸汽时代把运输途径带向海洋,而高铁时代的来临可以进一步通过陆面的方式将整个世界拉近,这带来的将是整个世界的互利共赢。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