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份被众多网友誉为“最精致”的全国高速铁路运营图在网上走红。(浙江在线07月25日)

“最精致”高铁运营图之所以让众多网友直呼想乘高铁去旅行,最主要原因还是这份全国高速铁路运营图,把全国的高速铁路线路标以不同的颜色,不完全拘泥于地理位置,用一种更简单清楚的方式标注出来,让大家耳目一新又便于查看,且不论它中途换乘是否能全然实现,但起码他的形成完全符合大家的心声,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这么多年来在铁路发展中总也绕不开高铁品牌这个词。从如何打造高铁品牌,把它做大做强;如何保持高铁品牌活力,做到持续发展。铁路部门的意识、能力和理论、方法、工具都在不断改进中,却无法全然地得到大家的认同,那么到底如何理解高铁品牌这件事情?如何去追寻高铁品牌的本质。 笔者在这里也发表几点拙见。

一、打造品牌是为谁?

可口可乐前董事长伍德鲁夫有一句名言:“假如我的工厂被大火毁灭,假如遭遇到世界金融风暴,但只要有可口可乐的品牌,第二天我又将重新站起。”笔者个人认为伍德鲁夫这句话说出了可口可乐品牌带来品牌溢价的附加值很高,但很多品牌倒下后却没有实力重新站起来。这恰恰说明可口可乐能这么牛气,更重要的一点是他拥有全球化、广泛的、忠实的核心消费群体。

当前产品同质化竞争越来越激励,而高铁品牌培育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更大的市场份额,市场份额的最大化追求的还是我们旅客这个群体。你的东西好不好最终还是由旅客说了算。由此推出一个结论,高铁品牌培育和广大旅客是建立在一定的利益之上的。对于铁路部门来说品牌培育是要抢夺旅客的一种心理和需求。

二、品牌之战该走什么路?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铁路部门对于高铁品牌的产品确实做得很好,各方面都做了很多,但是作为旅客的消费者就是不买账。那铁路部门是不是应该换位思考一下,旅客是否能感受到你们的产品?你们能提供给旅客足够的可感知的利益吗?你们关注和了解旅客的心理吗?

例如,现在市场上的另一种交通工具——汽车;想省油的就买日系车、韩系车;追求安全、动力强劲的就买欧美车系等。品牌对于很多消费者是一种场景特定的符号、流行和文化。品牌之战主要争夺的是对消费者的认知之战,抓住消费群体对一种符号、流行和文化的追求。所以高铁品牌培育应该是引领旅客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

三、怎样引领不同的消费阶层对品牌的需求?

首先,品牌要有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借助当前的各种快捷的多元素的传播平台,一个品牌要一夜成名已然不是什么难事,一个品牌有高知名度却又有低美誉度有可能臭名昭著。如何实现品牌可持续的发展,需要长期努力的工作,需要一直寻找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其次,每个阶层的消费者都希望和别人不同,精英阶层消费者的“求异”,与大众阶层消费者的“求同”,品牌成为消费阶层的一种斗争和博弈,用当下流行的话可以用粉丝经济来形容。品牌就好像明星,不同的明星需要和不同粉丝群体捆绑在一起。如果没有忠诚的粉丝,你这个明星就没有销路,办个演唱会也就不会有什么观众。

所以,铁路部门坚持高铁品牌培育工作的同时,要多多挖掘出旅客内心的真正需求。让旅客从心里认同高铁品牌的文化魅力。而另一方面也要多关注广大旅客动向,聆听他们的心声。做好高铁品牌培育信息的上下传递工作,以掌握旅客对高铁发展动向的反应情况,把握市场的第一手资料,为高铁发展提供合理的策略或是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如此这般聆听广大旅客的心声,高铁品牌定能更受大家追捧,然后做大做强。(罗胜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