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很多在列车上产宝宝的故事,没想到7月6日又发生了一起,在北京南开往杭州东的G43次列车上,开车后仅20分钟,13号车厢1孕妇成功生产了一名6斤2两的漂亮女宝宝,人民网还专门配发了一张现场图片,着实让人感叹,不过也为孕妇在列车临时产房生产而心生担忧。

高铁上乘坐旅客一般文化程度高,寻找医生相对容易;高铁设施比较齐全,有移动电话而且网络好,眼科医生能及时联系到妇产科医生并得到全程指导;高铁运行速度快,而且停车站都是大站,女宝宝生产10分钟后就上了救护车……。太多太多的优势,实现了一个完美的结果。

当人们纷纷为眼科医生、高铁乘务员点赞的时候,我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有很多的疑问始终徘徊在心中散发不去。孕妇马上要临产了为什么不提前到医院?孕妇在列车上生产,卫生及安全状况较差,如果发生意外而迁怒于铁路,铁路会给赔偿吗?

一个个问号怎样才能被拉直,笔者认为首先要强化安全意识,孕妇要对自己、对胎儿安全负责,由于实际分娩日期与推算的预产期可能会相差1~2周,因此在临产日期前2周就不适宜乘坐火车等交通工具远行。其次铁路等交通部门要建立安全风险评估机制,对临产孕妇、大并瘦弱及幼儿等重点旅客进行安全提示,必要情况下可仿照医院签署“安全同意书”,订立君子协定,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