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孩子们终于可以好好的放松放松了,可是看护问题又很让家长们操心,一个不留神儿就有可能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即墨华侨村的姜先生就因为一次疏忽,差点要了孩子的命。(6月29日 新民网)
暑期到了,上学的孩子们陆续放假,好奇于铁路,未知于危险,无能于自助,铁路沿线孩童安全受到重大挑战。血淋淋的教训,让我们在同情男童不幸遭遇的同时,又不禁产生疑问,为何灾难再次发生?
首先,家长对儿童的安全重视度还不够。很多家长都以为,只要经常留意,不时呼唤一下孩子,只要孩子不丢失,问题就不大。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孩子丢失虽然说是很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是那毕竟是少数。真正危及孩子安全的却是那些不注意的小事,如开水烫伤、从窗户下坠落、溺水等。另外,那些站在大人角度不会出问题的地方,有时候也容易产生悲剧。火车道两旁,就是这个容易被忽视的“死角”。
其次,儿童对危险源认识度不够。在孩子看来,只是去捡一些石子,不会出什么问题。却不知道呼啸而过的火车产生巨大的风力,那即使是一个成年人也难以抵抗的风力,一个儿童怎能轻易承受。 悲剧,恰恰是在儿童眼中“应该没事”的地方发生了。
另外,沿线人民更多的期许是铁路部门的进一步改革,忽视了自身的“主动权”。就拿这一次事件来说,很多人反应为什么不在通过居民区的时候鸣笛、放慢车速等。《铁路法》在制定之初就参照了《交通法》,在禁止鸣笛的地方鸣笛。而这些禁止鸣笛的地方,很多都在居民区。因为如果每一趟火车经过的时候都鸣笛,居民区整天就会被“嗡 .嗡.嗡”的巨大汽笛声所覆盖,沿线人民根本没法正常生活。而且,铁路部门在很多的铁路沿线两侧,都设置了防护网,就是阻止人们靠近,减少鸣笛,避免噪声污染,全心全意为沿线人民的健康安全着想。为了沿线人民的安全,铁路部门已经竭尽所能的走出“九十九步”,只剩下不要靠近的“最后”一步,很多人也做不到。这“最后一步“,掌握在沿线人民手中的”主动权“,也经常性的被忽略掉了,转而指责铁路做得不够好。
火车呼啸而过,成为居民区一道独特的风景。迷人的风景有时候却像是“烟花 ”,只可“远观”,一旦“亵玩”,只能带来永久的伤。作为铁路部门,二十厘米的间隙虽然挡得住大部分人,却难以挡住天真无畏的孩童。考虑到孩子的存在,可以使得铁路部门在最后一步中再前进半步,于铁路、沿线人民来说,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照顾好孩子,不要靠近火车道,沿线人民只需这“半步”而已。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