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翎琳,是一个有理想、有目标、有追求的人,对于自己的工作一直怀揣着一份自己的见解,刻苦努力、勤奋工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的人。2011年5月份从衡阳铁路职工培训学校分配到广州动车CIR通信车间以来,由于热爱本职工作、思想积极,踏实肯干而得到领导的肯定,并且因此多次获得过奖励。曾在2011年参加段里组织的7、23动车事故的安全宣讲活动,2013年参加段里举行的三周年庆典活动担任主持人,2014年在CIR标准化视频中担任编导。
从入路的第一天起,她深知“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选择一个行业就是选择一种人生。从2011年来到班组后她坚持努力工作的同时不忘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解之处,然后请教老同志,查阅相关的书籍,自己上网订阅相关的有关铁路通信方面的书刊,充实着自己的技术知识,也乐于对生产和工作提出自己的见解,她以自己独特的钻研精神,坚韧不拔的工作态度努力实践着一个一个通信工最忠实的信念。
十年寒窗造就了他孜孜以求的进取精神,多年的风雨磨练了他任劳任怨的工作作风。每年铁路最忙的时候就是春运了,一年一度的铁路春运工作成为公众瞩目,人们关心的大事,春运工作是繁重的,为了让动车不带病出库,达到出库良好率100%,她作为一名党员起到了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夜以继日的带领大家奋斗在一线,她深知任何一个微小的故障,都可能酿成惨烈的、难以承受的后果,这就要求我们工作时候必须细之又细,慎之又慎!众所周知高铁基本都是晚上作业,动车基地又是个很偏的地方,每天当人们下班的时候,她或许刚刚醒来;当别人吃饭、散步、陪伴家人的时候,她或许在准备晚上的工作;当别人安然入眠的时候,或许她正干的热火朝天。为了40天的春运,她始终坚持在春运一线,度过了一个个紧张忙碌的日日夜夜,在平凡的岗位上上演了感人的一幕幕,成为了冬日里的股股暖流。有时候她常常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错过吃饭的时间,以工区为家一天常常睡觉不超过3个小时。在春运的战场上不断展示着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她常常对同事们说:“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虽然她工作只有几年,但是她常说“学术无止境”,为此她在工作中非常注意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当遇到问题时,她勇于挑战,大胆创新,凭着过硬的本领,立足于工作岗位。在她的带领下和班组人共同的努力,2012年度被评为集团标准化班组。
她本着以运输生产为中心,以安全生产为重点,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政策,工作上认真落实“三不动、三不离、三不放过”的工作作风,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完成好各项工作。她不断探索学习,不断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术水平,三年来她不畏艰难、不畏严寒,始终如一的对待工作,这种敬业精神值得每一个人学习,虽然她老家是湖南的,但是她从不感到孤独,她把工作当做一种乐趣,当做一种精神的寄托,因此她每天都是精神焕发。近几年,由于通信业务日新月异,通信设备不断更新,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她认识到自身理论、业务水平的欠缺,因此源源不断的为自己补充能量,在技术领域上勇攀高峰。
周翎琳同志作为一名普通的通信工,她做到了爱岗敬业,自觉遵守段纪段规,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与铁路的前途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常常利用休息的时间整理班建,加强学习安全知识,学习业务知识练习业务技能,大大提高了自身的业务技能和安全知识,提高了自身的素质。同时对同事做到了互相帮助、互相提高,不会就学不懂就问,由于她的兢兢业业的工作和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自己,她在2013年底被评为“巾帼标兵岗”。
“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周翎琳同志,一个普普通通的铁路工人,既没有多高的文化,又没有超人的智慧,但她不甘平庸的钻劲,心系群众的情怀和默默奉献的精神,作为一名副工长,她没有感人至深的豪言壮语,更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仅仅凭借着保持本色,严于律己,依靠大家科学管理,撑起了一片小天地,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也以她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期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作者 乔春云)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