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西安北开往延安的D5090次列车上开展了《平凡的世界》主题读书会,列车乘务员和旅客们一起阅读 《平凡的世界》,分享读书感受。(人民铁道报 4月25日)

列车上开读书会乍听来是件新鲜事,因为乘火车外出的人大致有两类,一类短途外出行色匆匆,另一类则长途跋涉。二者乘车目的截然不同,却有着相同的消磨旅途时间的方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移动终端。在火车上,最常见的便是人手一台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低头族,而拿本名著进行阅读的人已经非常少见,最多是三五年长乘客,快速翻阅几页报纸。

火车上的文化去哪儿了?当我们谈到火车文化或格调的时候,谈的到底是什么?在普快时代我们有绿皮火车文化,速度缓慢、停靠站多、人流拥挤、环境简陋的绿皮车承载了许多人的回忆,代表了一种怀旧复古的状态。而在高铁时代已然到来的今天,高铁文化的阵地被人们手中的移动媒体所夺去,当被问到旅途中的收获时,不少人的回答是“在ipad上看了X部电影”。

有人会说,传统火车文化是隐性因素大于显性因素的文化,而高铁文化是显性因素起主导作用的文化,它是被冠名的、主题性的、具象化的文化——比如前不久开行的“红旗渠号”列车,红旗渠的人和事被书写在车厢内部,所有乘客都能在乘车的时候接受并消化这些信息,你能说这不是文化的传承吗?

当然不能否认这种方式对旅客起到的教化作用,但它最多只能算是高铁文化的一部分。这里并不是对娱乐性和商业性的否定,而是列车文化的形成不该由碎片化的阅读和轻度浏览堆砌而成。正如欧美国家地铁里的“读书文化”,是由千万普通旅客手捧纸质书籍的深度阅读而来的,并非脱胎于Kindle和ipad。所以如何在高铁上打造深阅读、阅经典的氛围至关重要。

不得不说在列车上举办读书会开了个好头,“打造书香列车”、倡导旅客不当 “低头族”、“放下手机、捧起书本”,形式简单易行、广大旅客乐于接受,看似简单的一个活动却对提升铁路文化新格调有着重要意义。塑造新时期的高铁文化、列车文化,关键在于在车上营造足够浓郁的文化氛围,而每一列列车是一个个散落的载体,只有全国各地的列车都形成阅读氛围,阵阵书香才能随着高速飞驰的列车真正飘进广大旅客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