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晋三,可能是被我们中国人民最为不齿,也被中国网友黑了无数次的日本首相了。这一次,安倍晋三模仿起了我们的李克强总理,做起了日本高铁的“推销员”开始与中国和欧洲国家展开竞争。

作为中国高铁的“首席代言人”,总理的高铁外交,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截止至2014年,中国高铁的海外订单已经超过了1000亿,中国高铁走向世界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不管是从竞争力、技术水平等各个方面上来讲,中国高铁正在逐步的跻身世界前列。外界对于日本竞争国际高铁市场最为常见的说法就是“惧怕中国频频签订大单”,日本在参与了亚洲国家的竞争时,还不忘了将争取对象转向美国,美国德州中央铁路公司首席执行官理查德劳利斯以个人立场向日本方面抛出了橄榄枝,声称“他们就是标准”,那么2007年才开始涉足高铁领域的中国,在这样一场竞争中有哪些优势呢?

谈起中国高铁的发展,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国家经济飞速进步,个体经营的广泛普及,人民迫切的需要一种安全、快速、稳定的出行方式,这就让中国发展高铁事业成为了必然趋势,从某种角度上来讲,高铁事业的发展是稳定拉动中国内需,开拓国内市场经济的重要转折点;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中国高速铁路想要发展壮大,就必然要建立起铁路网络的架构,从这一点上来讲,虽然日本比我们早了几十年发展高速铁路,不过狭小的地域,密集的人口,让日本的高铁建设的网络化始终停滞不前,如果把中日两国的高铁线路图放在一起,日本的高铁线路图看起来更像是一条地铁线。我国不只是有广袤的土地,而且还具备了各种各样的地势地形,这也为中国高铁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大舞台”;最后便是春运,全世界都在用“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迁徙”这句话来形容中国的春运,不是没有道理的,面对巨大的客流量,普速铁路已经无法满足春运的需求,这就是给高铁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机遇,每一年春运大数据的刷新,高铁所占的比重都越来越大,在经历了短短几年的发展后,高铁已经逐渐成为了中国人民最主流的出行方式。从未间断的发展脚步,造就了1.6万公里的运营里程,联通南北东西的的高速干线,越来越安全、方便、快捷的出行,让中国高铁一步步走近了全世界的视野。

一带一路、南车北车合并、高铁外交,一套套“改革组合拳”让全世界都见识到了一个飞速发展的中国、一个飞速发展的中国高铁,在国际的竞争舞台上,相信“中国铁路”这块金字招牌,会更加响亮,更加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