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28日、29日,荆州长江创业商会率先在市区多地组织了“关于350公里沪汉蓉高铁落户荆州倡议活动”,吸引了上万人参与和签名。(腾讯新闻)
近几年,随着我国铁路网络的大幅度铺开,高铁福利逐渐深入人心。于民而言,高铁意味着便捷和发展;于商而言,高铁意味着商机和财富;于政府而言,高铁意味着民声和政绩……因此,全国各地开始上演高铁争夺的戏码。据报道,部分地方群众还“挟高铁以令政府”,称“争不到高铁,书记、市长下课”,为此不少政府官员也是“舍命争高铁”。然而,因为高铁,城市之间争风吃醋、明争暗斗,伤的到底是哪家的元气呢?
诚然,强烈的地方声音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一部分高铁的走向和站点的设置,但那多半是以牺牲经济性和科学性为代价的。因为高铁线路的规划,往往基于速度的要求和社会经济效益的考虑,此外,地质构造等客观因素也会对线路的走向产生影响。据了解,我国的高铁网规划有既定原则,即除了乌鲁木齐和拉萨,所有省会到北京的时间都要在8小时以内。在这个原则之下,就是线路尽可能拉直,除了考虑到社会经济效益,在比较大的城市,可以适当弯曲。
因此,站在百姓的立场上而言,希望高铁能够给自己的生活产生更大的扭转效应是可以理解的,努力争取享受科学发展产生的福利也是无可厚非。但若是过于片面地只顾自己的思想盲目地给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给上级部门施加压力的话,那么原本善意的出发点就演变成了一场争风吃醋的无理取闹。国家兴建高铁网的初衷就是方便人民出行,加速地方发展,平衡各地区经济,以既定原则的高铁规划线路为主轴,逐步辐射主轴未覆盖区域,也相当于间接享受了高铁带来的福利。倘若人人都想一步到位,让高铁站点设到自己家门口,那么一来高铁又将如何实现其最初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应呢?官为民想是好事,民为国虑堪忠诚,只要大家把眼光放远一点,把心胸放开阔一点,那么在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每一条线上的高铁就都会给我们带来福利,每一平方土地上的人民都会享受到高铁发展带来的效益。(文/贾佳新)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