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起,有视力障碍的旅客将可携带导盲犬乘坐火车了!中国铁总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昨日联合发布《视力残疾旅客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若干规定(试行)》,据了解,这是铁路部门自1997年《铁路旅客运输规程》规定“动物及妨碍公共卫生(包括有恶臭等异味)的物品不得带入车内”后,首次允许有特殊需求的旅客携带动物进站乘车。(4月18日羊城晚报)

有视力障碍的旅客将可携带导盲犬乘坐火车虽说是铁路向前走了一小步,但实质上却是社会文明向前走了一大步。

众所周知,无论是普速火车、高铁上还是在火车站,都设计有方便弱势群体的设置,比如残疾人坐席、母婴哺乳室、升降电梯等等,这些设施虽说只是社会上一小部分人的需要,但其能出现在绝大多数公共场合,体现的是一种人文关怀;社会在进步,需要全社会更加关注关心弱势群体,并为其做出努力。

笔者认为铁路在这方面做的不错。据了解,今年3月份盲人黄鸣在南京火车站携带导盲犬“江权”乘火车遭拒后,中国铁路总公司在4月份就此启动导盲犬的备案,目的就是为了满足残障旅客携带服务犬进站乘车需求。一方面,铁路交通作为基础设施,其本身有公益性的一面,可以说尽其所能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方便的乘车环境是其责任所在。当然,近几年随着高铁的不断发展,我们也看到了铁路部门在服务弱势群体上不断升温,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另一方面,铁路部门确实费了“心思”。时隔一个月就备案,时隔两个月就可以出台相关措施。这样的事情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铁路做到了,实属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不仅以身作则的打破了“盲人携带导盲犬出入公共场所,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的模棱两可状态,也是对自身《铁路旅客运输规程》中动物被禁止带上列车规定的完善,满足了弱势群体的需要,凸显出更人性化服务。

其实,从小的方面来说,铁路在关注关心社会弱势群体所做的努力,迈出的只是大环境中很小的一步,因为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弱势群体的各种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便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来关注关心这个特殊群体。然而,铁路部门出台的“有视力障碍的旅客将可携带导盲犬乘坐火车”却是具体的,有效可用的,直接关系着残疾人的方便出行问题,既以实践平波残障人士是否可以携带导盲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争论,又给其他人做出了好模范。

从大的方面来说,尊重和帮助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是社会文明的一项内容,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状态的一个标志。设想社会各界都能为此向前迈出小小的一步,那么尊重和帮助尊重和帮助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伟大事业将向前迈出一大步,社会文明将更加进步。(文/沈思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