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围绕高铁走线、设站而展开的“保路运动”在一些地方不时发生。据相关媒体报道,近日,本是一家两兄弟的湖北荆州、荆门,各自为沪汉蓉沿江高铁的走向开始热烈地发声了!

笔者查看相关信息,看到荆门网友洋洋洒洒写下“千字文”,从荆门需求,湖北发展,甚至国家战略的角度,全面阐述了“沪汉蓉高铁二线为何必走荆门”,说的可谓头头是道;而荆州这边,则是由本土民营企业家发起的“长江创业商会”,发起万人签名活动,强烈呼吁全市人民积极参与新高铁落户荆州的行动中来!

战况看上去的确颇为激烈,但比起之前河南邓州民间保路者上天山拉横幅的威猛,湖南邵阳民众高喊”争不到高铁,书记、市长下课“的决绝,还算得上是文明传达民意,理性表达诉求。

接二连三的争路新闻让人目不暇接,层出不穷的抢路手段更叫人大跌眼镜。前些年,高铁还被一些人当成舆论泄愤的头号目标,如今却成了相邻县市“兄弟反目”的“罪魁祸首”。但在笔者看来,这样看似过激的行为也值得理解,因为大家终究是为了家乡经济的发展,为了家乡美好的未来。一个有高铁站点的城市和一个没有高铁站点的城市,在招商引资、吸引游客的能力上相比都会差一截。对地方而言,高铁到来不仅仅是一个交通的改变,伴随而来的还有巨大的经济利益,甚至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所以,让大家不争恐怕不现实。

但是,高铁如何走线,哪里设站却不是一地民情就可以左右的。高铁的建设,严格说是一项高度规划和严肃的事情,何时修建,如何修建,从哪里经过,都有着相关严格标准,不容掺杂多少个人因素。因此,高铁的规划建设,理应遵循科学民主的决策,优先考虑区域资源分配的公平,不能由部分民众情感说了算,不能因为哪里争了就要考虑,哪里不争就不管。

可话又说回来,争抢高铁,却也谈不上任何过错。抢只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闭塞而落后的地区,需要这样一条高铁大动脉来拉动经济发展。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将这种诉求纳入正常渠道表达,继而又能超越争端,站位更高视野,合理规划线路。

高铁站点建设,诚然不可能做到让沿途经过的每一座城市都满意。但减少这种意见分歧,扩大民生利益应该是一个基本的建设方向。当然,就目前的铁路发展形势而言,短时间内,高铁必然不能兼顾所有城市,但我国的铁路网构架还在进一步完善,铁路建设力度还在持续加大,可以说出门就可坐上高铁那也是迟早的事情。

其实,在笔者看来,争不到固然是痛心,争到了也不该安枕无忧。高铁对区域经济也确实有带动作用,但完全依靠高铁来拉动城市发展显然是不实际的。高铁的到来只能说是给了地方发展一个机会,但要想让高铁带动经济发展,还得有可以让高铁带得动的东西。比如说相应的经济基础,合理的产业格局,不然你也只会成为高铁线路上的驿站。

不可否认,政府的每一个决定背后,必然是大量民众的翘首以盼,高铁争夺战的核心,说到底还是公共资源的分配是否公平。因此,高铁走线设站要有科学分析和选择,尊重主流民意,寻求最佳平衡点,让落后城市的交通诉求有传达于决策层的渠道,真正减少悲情抢路故事的演绎空间。(文/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