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众多媒体报道了一则令人痛心的新闻,广东汕头一名孩子不幸失足落水,家人参与营救,引发了全家7人溺亡的惨剧。

    人们在扼腕痛惜的同时,更多的是对生命逝去的痛悔。假如这名落水小孩会游泳;假如参与营救的家人也会游泳,并懂得如何正确施救,这场悲剧也许就可以避免。特别是,如何自救和营救他人,成为一道触及生命的“科学难题”,折射出了当今社会生命教育的严重缺失。

     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威胁生命安全的诸如地震、雷击、洪水、火灾、食物中毒、交通事故、人身伤害等,如影随形地伴随着人们左右。每一个鲜活生命的意外逝去,在社会声声叹息的同时,留给逝者家属的是永远无法平慰的伤痛。因此,广东汕头全家7人溺亡的悲剧,再一次警示社会:从学校开始,重视应急教育,增强人们防范生存风险,规避人身意外伤害的能力,尤为紧迫。

然而,从我国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来看,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很大的差距。据统计,我国的应急教育普及率仅为1%,远低于世界其他国家。不仅是未成年人,更多的成年人生存安全意识淡薄,应急知识更是匮乏。很多家长对孩子外出总是说“注意安全”,却不能系统而全面地指导孩子学会防范和规避生存风险的方法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过去我们的学校应急教育几乎是空白,即使有教育也多集中在交通安全方面,缺少系统的教育。由此看来,急救知识及技能的普及已成为我国急需补上的生命教育课。全面系统地编写应急教育教材,才是对在校学生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关键。

在此基础上,生命安全教育应进入社会各个阶层,让应急技能教育贯穿人生的始终。通过生命安全教育,彰显“知识守护生命”的人生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促进人的自然生存和社会生存能力的提升,有效地预防意外人身伤害,将影响程度降至最低,为每个家庭的幸福和谐提供坚强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