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下午5点过,重庆北火车站派出所民警张超正在南广场售票厅执勤,突然听见“哐”的一声,北广场售票大厅9号售票窗口前一阵惊叫,多名旅客及售票员被吓得叫了起来。张警官赶紧上前查看,只见9号售票窗口前地上躺着半块砖头,而该窗口的钢化玻璃已经产生裂痕。(3月12日 人民网)
原来,14岁的少年张某由于未携带身份证,前往公安机关临时身份证明办理点办证。制证民警见其是未成年人,且没有监护人同行,按规定未给予办理。没想到,这样便引起了少年的不满,发生了原本不该发生的一幕。尤其是少年口中的那句“让你们不给我办证,哥不是好惹的!” 霸气话语,更是震惊了在场的众人。
近年来,一些青少年暴力事件在全国多地都曾先后发生。2012年5月,西安连环持刀抢劫案7人团伙有两人为初中生;2013年2月,五名未成年小孩偷盗成瘾被抓;2013年3月,青海一初三学生私藏刀具进入教室捅死同学;同年著名歌唱家李**之子李**涉嫌轮奸案;2014年9月,陕西某中学的5名学生在宿舍内被高年级同学持刀威胁脱光衣服拍裸照,多人被殴打和猥亵后引发耳膜穿孔、下身出血;10月,江苏连云港一名初二女生遭同学扒掉上衣群殴;黑龙江一名住校女中学生在半夜被7名同学殴打致昏迷;11月,湖南15名学生因值日打扫引发纠纷,围殴另一名同学……一系列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举不胜举,令人震惊。
暴力!暴力!未成年人暴力!这些原本是黑社会和恐怖组织才有的残酷暴行竟然出自于一些纯真少年之手,更令人发指的是他们不仅对受害人进行身体伤害,事后是还将暴力视频传到网络上,给受害人及其家人造成更大的精神伤害。试想当一个个少年的满脑中都是用暴力来解决问题,这个家的希望何在?振兴祖国的希望又在哪呢?
有人可能会说:“校园暴力事件的频发,学校难辞其咎。如果学校能够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引导,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暴力倾向也不会乘虚而入。”
但笔者却认为家庭教育才是孩子道德修养和正确价值观培养的温床。在越来越看重效益和金钱的今天,很多家长忙于奔事业或赚钱养家而忽略了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关注孩子学习成绩远远比关心他们心里、生理健康更为明显。殊不知从小就被家人娇生惯养、宠着腻着,衣食无忧的青春期少年,此时正处于心理的断乳期,日渐增强的自我意识极易造成情绪上的不稳定,心理上的不成熟,在得不到别人认同或遭受挫折时,一些人就可能效仿电视上、网络上的暴力来达到满足个人目的。
杜绝青少年暴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净化了社会风气,树立未成年人正确的价值导向,才能从最大程度上弘扬道德正能量,才能从一定程度上减缓暴力案件犯罪主体年轻化的发展趋势。(文/迎春)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