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女子在列车上因儿子不“配合”逃票而对儿子破口大骂,更为过分的是,在列车长出面劝阻后,这位母亲竟然将亲生儿子推给列车长。就在列车长左右为难之际,男孩自掏压岁钱补票。(3月3日中国新闻网)

本来高高兴兴的春节返程路,不料却成了一回逃票名人,对于此次逃票事件,有人认为这是家庭教育的失败,作为家长理当以身作则,否则孩子的未来令人堪忧;有人觉得事件中母亲的行为虽然是个体,但恰恰放映出了目前国人的侥幸心理;也有部分网友认为,逃票行为应该受到更加强烈的惩罚,逃票行为需要全面纳入个人信息系统诚信的“黑名单”等等。其实,对于逃票我们并不陌生,身边不缺一些洋洋自得分享逃票经历的人,网络上更有一些所谓的逃票攻略,面对屡治不止逃票行为,不得不发问,这些被逃脱的车票,应该由谁来为这些逃票者买单?

被称为英国史上最大逃票案中的作案者乔纳森·巴罗斯, 是年薪百万英镑的银行家,在过去5年中他没有为他乘坐的火车付全额车票,他利用一个交通系统的漏洞,每次只付7.2英镑,而全票价是21.5英镑,最终因为被发现逃票5年而失去了工作。其实丢了工作事小,无论如何,人们无法接受的是在年薪百万英镑下,区区21.5英镑竟也值得他冒险。我们不妨推测一下乔纳森·巴罗斯逃票的原因,也许是因为第一次逃票成功所带来的成就感,也许是因为习惯成瘾,也许是因为无视逃票这样微小的诚信行为,但显然,他必须为自己的行为买单。同样,存在侥幸心理的潜在逃票者,亦或者是多次逃票经验的老手,在得意逃票所带来的成就感的同时,应当清醒,逃票的第一账单还须得自己买。

如果说逃票只是一种不诚信的道德行为,那么自食其果也只能叹息罢了。事实上,逃票行为影响了公共的乘车环境。因为一小部分人的逃票,使铁路部门不能不采取措施应对,特别是下车时出站口的再次检票,使本来拥挤的通道更为严峻,这样既消耗了铁路局的人力,也耽误了旅客下车的时间。而且,一小部分的逃票者,如同一锅白粥里的老鼠屎,即刻降低了中国旅客的整体素质。而这一笔账又该怎样算?又由谁来支付?

回顾一直以来我们对铁路事业的期许和失望,也许这时候我们应该反省,铁路事业的进步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乘车环境也需要我们一起维护保养,铁路总公司给我们一个承诺,我们回馈他一份信任。如若不能,铁总也只能采取强硬措施,不再苦口婆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