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上午11时许,从广州南站高架桥往下看,一列列白色动车组整齐地排满股道,蓄势待发;站台上的旅客自觉地排队上车,从容不迫;候车厅里旅客虽多,但比较安静,整个车站和平日一样忙碌而有序,给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春运印象”。广州南站站长张哲介绍说,春运期间广州南站停靠动车组数量为全国之最,每天高达525列,至3月1日已发送旅客350万人,首次超过全国春运历史最悠久、最具代表性的广州火车站。(3月3日人民日报)

高铁不仅是交通出行工具的标志,更是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居住、旅游等传统观念,催生出全新的生活理念,同时代表着高科技的诞生,面临竞争激烈的市场,若没有尖端的技术恐怕无立足之地,更何况国内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间的基本矛盾还依然存在,生活节奏明显加快,普铁在时间、空间上已失利,旅客的消费观念悄然改变,更乐意选择安全、快捷、舒适的高铁,高铁之所以受到青睐,因为它采取公交化的开行模式,车次多、间隔短,旅客从购票、进站、乘车、出站各个环节越来越方便,实现随到随走。时间的缩短导致了地理位置的“缩短”,相邻城市间“同城效应”进一步凸显,毫无疑问高铁已成为铁路客运的主力军。

2015年春运的到来,潜意识地催动了高铁的发展方向,就广州南站而言春运期间停靠动车组数量为全国之最,每天高达525列,至3月1日已发送旅客350万人,从庞大的数字来看,高速铁路成为了运输的主骨架,铁路运能得到快速扩张, “一票难求”的情况明显得到缓解。尤为显著的是高铁也改变着人们的择业观念,间接着提升就业率,对社会的稳定有积极地作用,缩短了人们的生活半径。年初沪昆高铁开通运营后,怀化到长沙只需1个多小时,推动经济的发展显而易见。

   高铁力顶春运,使旅客出行舒服指数由“量变”转“质变”得以提升,它展现了铁路部门“功能性、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的服务理念,同时也改善了春运旅客购票、候车时的环境,凭借安全、快捷、舒适的特点,不断刺激了人们出行的欲望,相信旅客有种新的乘车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