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国高铁里程突破1.6万公里,较上年增长约5000公里,这是自2008年第一条新建时速350公里高铁——京津城际开通以来,高铁开通最多的一年。同年,全国旅客列车开行总数达到2673.5对,其中1556.5对是动车组,占列车开行总数的58%;全国动车组运送超过8亿人次,超过铁路总运输量的35%。(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在没有高铁的那个年代,人们为了一张车票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购买到一张自己满意的车票,现如今高铁纵横,车票已不再是那么紧张。众所周知,高铁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出行方式,速度带来的运能提升,也让“一票难求”的春运有了更加优选的解决方案。2013年,我国高铁成网后的第一个春运,高铁发送旅客6727.8万人,占旅客发送总量的28%。今年春运,高铁占比将达创纪录的六成,相较没开通高铁前运力可增加近1亿人次。高铁在铁路运输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未来潜力不可估量。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山还比一山高,高铁的产生是事物向前发展的必需品,也是时代进步的衍生物。以往人们为了一张车票风餐露宿,通宵排队,但如今,高铁的增开给旅客们带了极大的方便,人们的购票也不再那么紧张,时间上也充裕了许多。作为集经济性和舒适度为一体的交通工具,铁路一直是百姓过年回家的首选。
过去十几年中,铁路一直都在努力拿出家底,力求缓解“一票难求”,但运力的增长仍赶不上需求的增长。直到高铁的出现,局面开始有了变化。高铁的大幅增开,不仅仅是中国高铁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是运力上的提升 大大的缓解“春运难”。一票难求、春运难,归根到底在于运力不够,供不应求,中国人口基数大,传统观念强。然而高铁的出现,最大的作用就是提升了运力。高铁具有安全可靠、方便快捷、运力强大、全天候运输等比较优势。因而他也更好的解决了一票难求的问题。
中国已经进入高铁社会的雏形。春运铁路格局的改变,反映的不仅仅是交通基础设施的重大变化,更是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经济结构、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综上所述,春运难,购票难,将随着高铁的投入及中国铁路机制的不断完善变得简单、方便、快捷,真正做到对一票难求say goodbye。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