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2015年春运正式启动,春运大军预计再创纪录。初步预计,今年春运期间,不含公共电汽车和出租车,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8.07亿人次,比2014年增长3.4%,其中道路约24.2亿人次,增长2.5%;铁路约2.95亿人次,增长10%;水运约4430万人次,增长2%;民航约4750万人次,增长8%,全国日均发送旅客达7000万人次。(2015年02月04日《新华网》)

转眼又是一年人类 “大迁徙”之 春潮。从官方发表的数据中不难看出,今年春运尤其是铁路10%的增幅,既可以看出铁路在春运战场上主力军的作用,又可以看出铁路应对春运工作的难度。春运对铁路系统运输能力的考验,无疑到了最为关键的大考阶段。

安全出行上,铁路部门除增开临客列车外,重点加强了售票厅秩序维护,在旅客进出站、上下车时加强引导和组织,加强对关键部位巡视,合理安排候车区域,加大疏导力量,引导旅客有序乘降,防止旅客拥挤对流,严防旅客意外伤害的发生。

在确保旅客“平安出行”外,铁路部门还继续推行“方便出行”和“温馨出行”。诸如:北京站推出10项便民利民措施,开辟母婴哺乳室方便哺乳期的女性旅客,爱心医务室也更名为医疗救助站,并备有心电图机、制氧机、心电除颤仪等医疗设备及急救、常用药品,配有专业医护人员,为旅客提供及时、周到的医疗服务等等,在全国铁路各火车站,广大旅客都能够见证到铁路单位竞相开展的一些方便温馨服务。

在持票旅客安全方便温馨出行的背后,深深地掩藏着铁路全体职工的艰辛付出和努力。铁路系统“一个萝卜一个坑”, 共同协作推动着火车的运行。除旅客熟悉的列车员、售票员、剪票员外,铁路还有大量的不为旅客所知的工种,他们或默默地坚守在铁路运行的路边,或在火车车体检修的现场,全体职工舍小家、为大家,演绎着一幕幕感人泪下的故事:总有铁路职工在春运中没见到病危父母的最后一面;40天一家三口也得不到一天团聚的双职工;延迟改变婚期的恋人;兑现不了孩子生日礼物的父母;交由爷爷奶奶照看的嗷嗷待哺的婴儿;喊破嗓子的客运售票等组织人员……

中国气象局相关负责人2月2日介绍,今年春运期间还正是寒潮、雨雪、冰冻、大雾、海上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频发时段。为最大限度预防和减轻不利天气影响,铁路部门除保障日常运输组织、铁路设备保养外,还将随时应对恶劣天气对火车道路、动车组顶上供电设备等的应急处置,以及冻雨和雪灾。广大旅客对铁路的性质想必不太了解,笔者在实际采访中了解到,就在前不久安徽等地的第一场大雪中,上海局铁路召回轮休的职工组织与雪抗战,深夜及时清扫铁路道岔积雪。好奇不?原来雪花大量落在铁路道岔上,道岔就是被冻住卡死,火车就转不了方向,其结果轻者造成列车晚点,重者后果不堪设想。只是广大旅客在温暖如春的车厢中,感受不到深夜在铁路车厢外的这么一群可爱的人。

说句公道话,虽然我们旅客回家的路是遥远的、回家的心是急切的,但是每到大年三十,该回家的旅客终归能够回到了自己温馨的家中,只是时间迟早上的问题。而此时此刻越在春运,铁路职工却越是回不了自己的家。他们与广大旅客一样,也都有自己热爱的小家。可是为了旅客温馨的旅途,这份艰辛铁路职工默默承受住了。

一切为了旅客,为了一切旅客,为了旅客一切。只要广大旅客能够实现平安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能够积极喜看铁路的发展变化,正确理解铁路运力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以及“一票难求”等现象,再苦再累再艰辛对于铁路职工来说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