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科技的日益进步,抢票插件正被越来越多地运用,春运的抢票大战已经从体力活逐渐转变为技术活。而相比于熟谙网络知识,拥有“先天优势”的学生、白领等,春运的主力军农民工逐渐沦为购票弱势群体。(天津网 1月15日)

      作为当今社会一个庞大的群体,农民工无论是在服务城镇化建设,还是在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他们的一举一动也时刻牵动着很多人的心,特别是每逢春运回家过年时,让农民工顺利买到一张返乡的火车票,让辛苦了一年的劳动者舒心地返乡,每每成为了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

在众多交通方式中,火车以其票价相对低廉、稳定可靠成为了大部分人春运出行首选的交通工具,数倍甚至数十倍于平常的旅客集中在短短的四十天内出行,造成这一时期运能与需求矛盾突出,客观上给农民工购票带来了“溢出效应”。

      客观地分析,农民工具有庞大、流动性强特点,由于农民工的特殊,由于农民工群体的不同,要逐步解决农民工购票难题、化解他们心中的纠结,需要的是各方齐发力、多管齐下。这其中不仅需要铁路部门承担着主体责任,社会也都应给与真真切切的关心,同样还不能缺少农民工兄弟自身的努力。

       针对农民们群体文化程度相对不高、不熟悉互联网购票的特点,铁路部门对农民工的购票服务应当走好“最后一公里”,在继续降低务工团体购票门槛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开设农民工“购票专用窗口”、增开务工临客列车、流动售票车主动送票上门服务等方式,最大程度地帮农民工解决不会或没时间通过网络订票的烦恼,让他们购票更加便捷顺畅。

       而社会各界对于农民工购票难的问题,不能一味地将问题推给第三方,抑或不付之于实践,只是停留在“嘴上”和“纸上”。平心而论,农民工兄弟为了城市的靓丽出力流汗,也是“蛮拼的”,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因而,地方工会部门不妨尝试将互联网、电话购票纳入农民工一项业务技能培训组织开展起来,公益组织可以定期组织一批大学生志愿者免费帮助农民工办理购票……

      作为农民工本身,当然是不能置身事外,社会在发展在进步,信息化、智能化是社会发展大势所趋,这都是不争的事实。只有更新知识内容,持续充电完善,努力做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的当地农民工,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掌握信息时代本领,进而让回家的路更加顺畅。

      可以乐观地预见,只要社会方方面面都来关心农民工返乡,拿出行之有效的实际行动,多给在外辛劳一年的农民工兄弟一些关爱,广大农民工兄弟的返乡之旅一定会更加安全、更加方便,也将更加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