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下午,歌手姚贝娜因病不治去世,而最先报道姚贝娜去世消息的南方一家报纸,因被曝出三名记者为抢独家伪装成医护人员潜入太平间拍摄的行为也陷入争议。该事件随即引发了轩然大波,有关媒体伦理的讨论也在网络引发口舌交战。昨日,华谊音乐发表声明称,将对此事保留法律追诉的权利,与此同时也强调,华谊和姚贝娜家人并未授权任何人设立姚贝娜基金。(新闻晨报 1月18日)
首先笔者还是要先替姚贝娜默哀一下的,虽然我不是她的粉,但是笔者不能否定她天籁的声音和在音乐方面所展现的才华。
其实姚贝娜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熟悉,如果不是2013年的好声音第二季,她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记不住她曾经在中青赛上获过奖的,记不清她就是甄嬛传主题曲的演唱者,毕竟娱乐圈就是那么现实和残忍,一代新人出,总是会把前浪们拍死在沙滩上的。
姚贝娜的死对于喜欢她、爱她的人来说是痛苦的,是沉重的,可喜欢她和爱她的除了她的家人、亲人之外还有广大的粉丝、网友,他们同样希望知道她过世的一切细节,所以记者们出现了,违背了道德底线、违背了新闻伦理,就这样矛盾着、尴尬着、伪装着站在那里。替那些想看又不敢说的人做着他们心里想的龌龊事。
对于这样的行为,笔者也一度的对其进行了鄙视,但转念一想,如果真的报道出来了,照片张贴上了,我自己有抵挡不去点击的能力吗?这样的负能量诱惑能有几人抵抗的住呢?
“上头条”成了年度的流行语,由此可见,有多少人为了上头条各施奇招,又有多少人为了挣头条信息而头破血流的,去年就出现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案例——郭美美事件。郭美美网上炫富引爆中国红十字会存在的管理问题之后,无论从普通网民的好奇八卦还是专业媒体的监督立场出发,围绕事件本身的迷雾都在慢慢散开。真相无疑是越来越接近的。这个时候,采访时间当事人本身当然无可厚非。正如一位媒体从业者所言,“无数媒体报道了郭美美事件,她的手机号码、家庭住址、航班信息等更是被人肉得乾净,相册、邮箱被入侵,好像大家对她很感兴趣。造成了一种网络暴力,使其“人气”越来越高,事情朝负能量方向发展愈演愈烈,笔者想说,不是网友好奇心的推波助澜,又怎么会有媒体的兴风作浪。 媒体新闻报道和道德感高低究竟有何关系?普通民众在其中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最后笔者想请诸位好好思考一下,当我们不停鄙视别人无道德行为时,自己是否有能力抵抗负能量诱惑!(文/黄嘉慧)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