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春运,一张小小的车票引来几人欢喜几人愁的现状,亿万计的人口大迁徙自然也成为中国特色。当然,近年来,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不断健全、完善和发展,不仅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也提供了更好的舒适性。特别是高速铁路的发展,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截至目前,虽不能解决“一票难求”的现状,但对比过去的几年,“一票难求”明显缓和不少。铁路部门推出的多种售票方式也让人们省去了不少麻烦,方便快捷自在人心。

随着互联网购票方式的越发便捷,各种抢票软件应运而生,以往车站售票窗口的排队长龙转而到了网络上,购票族提前静候在网络上,摩拳擦掌,只等放票时间的到来,放票后短短几分钟,甚至几十秒,当日千余列车票就抢购一空,“抢票”成了每年春运期间相当活跃的词汇。虽然今年铁路总公司出台了提前60天发售春运火车票,同时提前15天以上退票可免收手续费的新政策,但仍然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

人多票少确为“一票难求”,而近日出现的一种现象更让人匪夷所思,一方面是“一票难求”,一方面是退票高潮,何以出现这种情况。据了解,不少旅客因为不确定具体放假日期,便在假期前后多预定车票,待到假期确定后,留下需要的车票,并将其余不需要的车票推掉,这也就成了网络上所谓的“占票族”。另一方面今年退票时间调整到开车前15天以上不收手续费,让更多的“抢票一族”选择了多预留几个“备胎”以供挑选,即便这样,有人“抢”占先机,占据多张车票,还是难以如愿。

由此造成的结果就是,一部分人同时占有几张票,另一部分人一张票也买不着。而占有几张票的人到临发车前的一、两天才退票,前面没买到票的旅客又变更了出行计划,导致“一票难求”恶性循环,难上加难,同时造成大量运力资源的浪费。

笔者希望,在改变预售期,调整退票政策的同时,还需要推出更多的配套政策,对这种无限制的屯票方式予以限制;进一步加大运力投入,做到真正缓解“一票难求”局面,让旅客朋友们不再为抢购火车票而烦恼。(文/陈兴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