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执行局局长刘贵祥近日在京表示,目前全国已有70多万人进入失信人黑名单库。很多人被纳入黑名单后害怕了,主动还款,主动履行率达20%。(央广网北京12月14日消息)

 怎么让公众保持良好的公信度,怎么让诚信在社会立足,怎样在社会建立良好的信誉循环体质,经历漫长的摸索和改进,国家建立的失信人黑名库成为保护诚信的强力武器。

 打开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输入姓名点击查询,如果有失信行为被纳入失信人黑名单库,就会在查询结果中看到关于此人失信被立案的所有详细情况,包括身份信息,需要履行的义务,执行情况等。这份涵盖了各行各业的的失信人名单,不管是对当事人,还是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种提醒。不要以为拒绝履行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是能耐,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时,国家和法律终将给予失信者以制裁。

 根据司法解释,有下列六种情形之一的被执行人都会被列入名单: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与虚假诉讼虚假总裁或者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违反限制普通消费令的,被执行人无正当理由不执行不履行这种和解协议的,还有其他有履行能力但是却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最高法院表示,目前已经初步建立成一套覆盖全国的网络查控体系,包括20家银行以及证监会银监会等部门,限制办信用卡、拒绝放贷和限制融资渠道这种经济手段惩戒,作用比较明显。出行方面,目前禁止黑名单上榜者乘坐飞机和列车软卧,在全部70多万“老赖”中,已经有40多万人被禁止乘坐飞机,10万余人被限制乘坐列车软卧。这些关乎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的重要方面都因失信给与限制,必将对人们的生活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随着社会信用体制的完善,对于失信的惩罚力度只会越来越大,对于逃避社会责任的失信者法律也绝不留情还将给与更加严厉的惩罚。

 作为一个有着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诚信本应是国民的立身之本。但由于环境、个人等因素,很多人为名为利不惜牺牲做人做基本的道德——诚信,做出很多背信弃义甚至是更加令人不齿的行为。一人失信像一根草,压在骆驼身上没有太大影响。一旦失信的人成群,那必将成为千斤之力,压弯社会的脊梁。所以保护诚信是为了让社会能够在良性循环中继续发展,保证人们能够享受自由、公平、正义,能够在社会上安居乐业,而不是人心惶惶、居无定所。而失信人黑名库的建立,以及社会信用体制的完善,对于清除危害社会健康的失信、暴利等毒瘤能起到积极的作用。这种强制的手段,将有利于社会形成惯性思维,把诚信作为做事的基本准则,让人们把信作为立足之本。在国家为诚信重拳出击的同时,作为个人,不管我们从前如何,今后我们应该重视个人诚信,不做失信丧德之事,不违背国家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认真履行我们该尽的义务,更好享受社会给予我们的各种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