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火车票预售期延长政策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当民众还在热议60天的预售期会对购票、出行带来何种变化时,铁总随即推出了新的退票、改签规则,及时回应了人们对退票、改签制度进行调整的诉求。

细数铁路部门这些年来针对预售、退票和改签等制度的政策变化,也是有一部改革史的。从统一收取20%手续费后下调至5%,到根据不同时段实行梯次退票政策,最后是现如今的开车前15天以上退票免收手续费,不难看出,每次政策的调整,都折射出铁路部门在兼顾民意诉求的同时,注重在规则运行过程中收集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打好制度“补丁”的新形象和新常态。

按照新规,只要在开车前15天以上的退票,都不收取手续费,加上60天超长预售期,能让旅客能够更具自主、灵活地制定前期出行计划,较之前的规定相比,还能分散预售期内的购票压力。而开车后仍可以改签当日其他车次则更具有现实意义,解决了旅客没有赶上车,车票不能退票改签只能作废的情况,增加了旅客有效选择车次的机会,减少了经济损失。

在提升车票资源利用率方面,新政策也发挥着积极作用。预售期的延长和一定时间段的免退票费可能会导致订票的随意性,但新规的实行加速了票源流动速度,对手里有屯票的旅客来说是一种督促,尽早地把多余的票让出来,在春运期间票源紧张的时候,能提升大家抢到车票和二次选择的概率。

退改签新规同样不负众望地再次提高了屯票倒卖者的违法成本,“开车前48小时内不办理票面日期次日及以后的改签”的规定,让票贩子迫于压力,无法一直把票囤在手里,开车前的这段时间不得不放弃寻找买家,为了减少损失而第一时间退票,这对于广大旅客一直渴望的净化购票环境,增加公平购票机会来讲,无疑是重大利好。

虽说新规及时上线,却也是褒贬不一,例如也有人质疑“15天免费退票是否会成为黄牛的‘福音’”,不过这也实属正常,因为任何一项新措施的实行,都可能会产生其他新问题,也会有立场不同的迥异观点,但是铁路部门努力跟进民声民情,及时调整退票改签政策,最大限度地为旅客服好务,带去更多便利和实惠,这种浓浓深意我们应该能读得懂。旅客和铁路部门作为具有合同关系的双方,都要维护法治社会基本的契约精神,恪守诚实守信、公平公正的原则,一方要审慎购票,科学规划行程,另一方要以客为本,提供优质服务,唯有如此,才能有放心、舒心的和谐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