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这两天,一则关于火车票价20年没涨的讨论甚嚣尘上。昨天中午,央视财经官方微博发帖辟谣,称“有关‘铁路票价最快年底提价’传闻消息不实”,也引发了新一轮公众对火车票价的关注。(新华网 2014年11月12日)
在这里我们回过头看一看火车票是不是20年来真的没有涨过价,据考证,经国务院批准,自1995年10月1日起,旅客票价基价率从硬座每人每公里0.03861元调整到0.05861元,这一基准票价率一直执行至今,近20年间并没有发生改变。“火车票20年没涨”的说法正是由此得来。火车票价低廉由来已久,成本和市场没有充分接轨被视为是重要原因。近20年铁路票价没有动过的背后,逐渐凸显着“铁老大”背后的公益之路越走越难。截至9月,13年改制成立的铁路总公司今年负债已达3万5300亿元。这一数据也引起网络上众多网民的关注,一方面有人要求“铁老大”担负社会责任,火车票涨价难以承受,一方面又要求铁路企业按照市场规则提供“高大上”的优质服务,面对如此困局,铁路总公司又将何去何从?其实在这之前,铁路部门就已经意识到铁路改革诸多问题中的票价改革这一难题,早前铁路总公司也已根据旅客运输市场的需求做出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在淡季对部分高铁动车票价实行7折优惠,对运输市场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而且,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旅客也希望通过市场的调节促进作用,引入竞争来获取更好的出行服务与体验。
实际上,民众并不是不允许火车票市场化调整,20年的经济发展,民众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市场发展适应能力,铁路企业也不可能脱离市场地“狮子大开口”。对于当前指向铁路部门的诸多骂声中,大部分是源于早前人们对政企不分“铁老大”一身诟病的印象,和春运运力紧张导致的市场供需矛盾引起的,这一点恰恰是需要通过市场的杠杆作用来调节改变的。比如民营资本的进入铁路,通过提升运力,引入竞争来转变。11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部署加快推进价格改革,抓紧制定价格改革方案,以逐步有序地改革能源、交通、环保、医疗等价格形成机制,疏导价格矛盾。而铁路成立发展基金,解决融资问题,加快铁路土地开发,有利于实现资产增值,推出铁路快运,掘进新领域等一系列举措,都是铁总市场化的探索。要进行市场化改革,最终的价格问题肯定绕不开,铁路价格尤其是客运价格偏低问题早晚要解决,而在改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回过头仔细研究政府、企业和民众之间的利益,通过市场化把火车票调节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从而实现共同价值利益的提升。(文/蔡非)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