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铁路以外,就没有一种其他近代的设备输人中国以后,能够产生这样伟大的影响。” 这是美国学者雷麦对中国铁路的定位。多年封闭发展后,铁路也开始尝试市场化运作,市场化运作中亿万人民群众感受最明显的就是,铁路廉价的车票和每逢节假日一票难求的窘状。
最近有消息说,铁路普速票价要小幅涨起来了,这对于19年来习惯了物不太美但确实价廉的普速铁路票价的乘客们生出了许多怨气。说是怨气,其实也不尽然,因为亿万乘客自己心里也清楚,之所以普速铁路常年车内满员、卧铺一票难求,就是因为这种票价停留在19年前、速度提升明显的长途交通工具性价比实在是太高了。而一旦涨价,心生怨气的不是那些坐着动车高铁、软卧软座出差旅游、探亲度假的中高收入人群,恰恰是最追求性价比,最在意票价高低而忽略运行时间的低收入人群。他们远离家乡来到千里之外的大城市,他们拖家带口地乘车、工作、生活,票价的涨幅直接影响着他们年底返乡时的心情。但是,情理归情理,这毕竟不是普速铁路保持现今价格的原因。
众所周知,我国高铁在经历运力分布不均匀的现状后已经开始实行浮动票价制度,对客流较少的车次实行打折制度,这是市场经济调节的具体体现。同样的,普速铁路的涨幅,也是受供需关系决定的,在长期的供不应求的前提下,根据市场经济规律,适当上涨也是情有可原的。毕竟,铁路不再是铁老大,不再是“铁道部”,而是“铁路总公司”,公司嘛,总归是要经营是要盈利的,高涨的人力成本让普速铁路面临着比高铁动车更高的人工维护成本,而这部分成本一旦转嫁到乘客身上,唯有在车票上体现,但涨幅幅度不是普通旅客所能接受的。除此之外,19年未涨价的普速火车在通货膨胀的今天简直像个人人嘲笑的“傻子”,赔本赚来的并不是与之相称的名声和感谢,而是心安理得的“习惯”,相反的乘坐高铁动车的人成了“花大钱坐火车”的傻子,这样的思想言论在普速火车上并不少见。
目前的铁总,既面临着市场化需要市场匹配,定价受政府控制的尴尬处境,虽19年未调价,但考虑到民众接受程度和影响范围,普铁客运调整幅度应该不会很大,而普速火车一旦涨价,将成为票价市场化的一次试探,为未来的票价制度改革提供更有力的参考和直接经验。从长远看,这一措施将会有效解决一年中运力严重不均匀的情况,从而反作用到铁路部门,促使他们提升服务水平,更好地为乘客服务。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