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墨西哥突然宣布取消中国公司高铁中标的消息备受国际关注。国家发改委对此表示感到意外,认为中方企业始终遵守墨西哥政府公开招标程序和要求,取消招标结果是由于墨西哥国内因素,与中方企业无关,中国政府鼓励企业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参加墨西哥基础设施合作。(2014年11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得饶人处且饶人,以法论事是关键。针对中国公司高铁中标墨西哥被对方突然单方面宣布取消一事 ,有些国民愤愤而言,认为这种不讲信誉的国家这次APEC胜会就不该邀请参加并以礼相待。我们暂且当这是对墨西哥擅自取消中标的不满发泄。可正是中国不以牙还牙之举,以法律方式去规避双方的责任之举,方显我方之大度。这样的气场足以让中国在下一轮的竞标中脱颖而出。如果我们在墨方迫不得以作此决定后借题反击,只会将两国关系恶化,向不好的态势发展,不符合我国在国际惯例中倡导和谐发展的主题。

相信坚持就会胜利,在不公平环境下坚持更能取得胜利。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在中国高铁走出国门第一单遭遇不公平待遇的情况下,我国政府仍鼓励企业继续参与该国设施合作,讲的就是一种气势。只要有实力,有机会,就不愁没出路。这份不依不挠的气势一定能在国际竞争中彰显优势,实现互利共赢。近年来,中国海外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高潮渐起。从2011年设立3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以推动海上互联互通建设,到今年发起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再到顶层设计“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甚至包括APEC(亚太经合组织)北京会议将《APEC互联互通蓝图》列为重点议题,都充分体现出中国坚定发展海外基建投资的壮阔雄心。

中国高铁在全球具备最优性价比,成为进驻国际市场的硬件备受关注。专家认为,尽管在海外市场会遭遇很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但是作为中国海外基建投资的“排头兵”,中国高铁形成了集设计施工、装备制造、车辆控制、系统集成、运营管理于一体的高速铁路成套技术,创造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的“高铁模式”。国外建设高铁每公里成本为0.5亿美元,中国只要0.33亿美元。且中国高铁建设的速度也比国外企业快,有的甚至超过一倍以上,而技术水平属于世界一流。近年来,中国高铁企业频频在世界高铁市场达成意向,不仅亚洲的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非洲的尼日利亚、南非,甚至连美国都考虑引入中国高铁。

前车之鉴,为中国高铁整装待发积蓄经验。通过此次墨西哥高铁事件和以往投资事例也提醒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所面对的风险不容小觑。在经济学家宋清辉看来,这种风险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政治信用风险、海外上市风险、并购风险;二是语言困境、法律条款限制等;三是项目的终止、毁约、绑架等。同时也揭示出金融体制差异对走出去的影响。我国的成套设备、工程建设具备极强的国际竞争力,但金融体制远远落后于需要,使得我国企业的设备和技术的优势无法展现。相反还造就一大批失败的案例。所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同时,要做好各种应对风险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