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据BBC报道,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出访俄罗斯期间,中俄正式签署了莫斯科─喀山高铁合作备忘录。莫斯科─喀山路段为发展连接中俄首都北京-莫斯科间铁路交通的先导工程,此路线规划最终将延伸至北京,构成建立所谓的“欧亚高速运输走廊”的关键。(10月15日 凤凰网)

    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高铁的优势日益明显:速度快、运量大、受天气影响极小、绿色无污染等等,因此,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投入巨额资金筹建高铁。作为高铁界的“新丁”,中国高铁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从无到有,从引进到自我探索,目前已经完全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在设计施工、装备制造、运营管理各方面的实力和经验可谓是首屈一指。此外,中国还是世界上高速铁路投产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所有的这一切,足以让李克强总理“备有底气”地向各国推销中国高铁,进而推动高铁大步“走出去”,和日法德等老牌高铁大国共同角逐海外市场。

     中国高铁“走出去”,尽管要面临技术专利纠纷、政治地域偏见、对“中国制造”不信任等一系列严峻考验,但是,与其他高铁大国相比,中国高铁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一是造价便宜实惠。有份世界高铁专业报告指出,中国高铁每公里的造价仅为其他国家的三分之一!而日法德等高铁大国走不出去的主要原因,就是价格太高,即便是欧美等发达国家,亦是不易承受,更不必提及亚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了。所以,中国高铁应当打好价格便宜这手好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二是中国建造高铁的经验力压群雄。中国地域广阔,地形地貌变化多端、气候环境差异悬殊,勤奋多智的中国铁路人克服了种种环境与气候带来的制约和影响,顺利建造了第一条横越高寒地区的哈大高铁,以及穿梭最复杂的喀斯特地形的宜万铁路等等,运营经验丰富、建造技术安全有保障。正因为如此,李克强总理始终信心十足向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推介高寒区运行经验足的中国高铁,中俄两国通达顺利地签署了莫斯科─喀山高铁合作备忘录。三是中国高铁发展“后劲”十足。当前,高铁已经成为中国的新兴战略产业和中国经济的新名片,中国领导人无论外出访问,还是接待外宾来访,必然大力推销中国高铁,以及相应的高铁技术、设备。此外,国家加大了对高铁产业的投入,据统计,2014年中国高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重回8000亿元峰值,极有可能创历史新高。国家领导人的重视、高铁相关产业链的日益成熟和巨额投入,再加上中国拥有的高铁技术是全套成熟的自有版权技术,有世界通行和承认的中国标准,中国高铁技术发展迅猛无可匹敌。

    这是一个最美好的高铁时代,希望中国高铁抓住机遇,积极发扬自身的优势,在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情况下,主动推进“本地化”的经营战略路线,努力消除他国对中国高铁的不信任和排斥,最终实现共同运营、共同赢利的目标。(文/徐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