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8日,在即将赴德国主持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并对德国进行正式访问之际,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德国《世界报》发表题为《让开放创新引领中德合作》的署名文章。本文主要对两国关系的发展进程、贸易关系、和发展方向做出了总结和希望,其中还专门提出了“希望德国允许资质好的中国企业竞标德国的高铁项目。”高铁客专系统已成为中国新名片并将引领海外贸易新趋势已成为不争事实。

高铁系统之所以能成为中国高新技术出口领头羊笔者认为离不开以下三点优势,第一,我国全面掌握先进的核心技术,形成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从线路设计、工程施工、车体技术,列控系统等几个方面完全做到自主研发。第二,全球范围内,中国铁路建设具有性价比优势,我国高铁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综合了多国高铁的建设经验,取长补短,有完备通行世界的中国标准。第三,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已达1.3万公里,成为了世界上高铁发展速度最快、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累积了丰富的运营经验,以及在复杂地理条件下修建高铁的成功经验,是世界上任何国家无法比肩的。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德国是最早来华投资建厂转让技术的发达国家。大众汽车、西门子电器等“德国制造”在中国家喻户晓。而我国在此之前也一直缺乏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复杂集成系统,高铁在中国的快速发展也为海外推销垫下坚实基础,李克强总理曾说道“我每次出访都推销中国装备,推销中国高铁时心里特别有底气。”在许多复杂工业产品我国都需以市场换取技术的今天,高铁稳步迈入海外无疑给中国的铁路从业者更强的信心,也给其他行业树立了榜样。我想,这就是总理在德国《世界报》上署名文章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