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记者从北京铁路局了解到,明天至10月7日期间,铁路客流量将达到高峰。目前,有超过80%的旅客通过互联网购票成功但是仍然没有去取票,总数已经达到285万张。(9月28日 中国广播网)
国庆临近,各地出行压力骤增,“海陆空”纷纷提前进入“假日”模式,与欢快的假日节奏相比,节日拥堵始终是交通部门的一块心病,随着“黄金粥”效应步步紧逼,每年祭出的客流新高也使疏堵任务一年难过一年。
高速不收费了,但却成了“停车场”,民航见缝插针,蛛网般部署进出港班次,却无奈运能有限,而铁路拓展预售,却年年预见取票“大军”大排长龙最终“成就”话柄;那么多年下来,笔者认清了一个事实,交企不可谓不尽力,却只叹现实情况太复杂。黄金周能令商家数倍于平日的创收,同样,交通行业“黄金粥”烹饪厨子的形象也深入人心,人们来自五湖四海,但一锅粥只有一个味儿,整出些差评、留言就在所难免了。
以往印象中,假日踏出家门去往哪里都是“盛况空前”,而人流密集的火车站取售场所更是一览“小碎步推进”的极佳场所,本该埋怨售票速度缓慢,却不经意间了解到了抢点取票者竟占队伍大半的咋舌事实。客商思路若骤停在单向的付出和索取上。铁总便民网购车票,网友不顾提醒执意踩点取票,而最终的报道倾向多被调侃成让旅客体验“军训排队”,此类报道和事实的出入又怎样才能被平反?
儒道哲学主张人定胜天,有了规矩才成方圆,坏了规矩的客却一味指责商,相信这样的畸形舆论场也就在我国多见,无视国情、无视提醒、一意孤行,反过来怨天、怨地、怨人多。这不正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认知问题么?
“黄金粥”不能单凭哪个系统拼死拼活,客与商之间若长期无法建立互通思维,触发互相的思路转变,那么节假日的路还会一如既往的堵,客与商之间的误解和代沟也将愈来愈深。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