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松是郑州供电段商丘供电车间商丘检修工区的工长,在9月10日京九线第二阶段集中修一开始,他带领着工区10名平均年龄不到27岁的年轻职工,每天坚持奋战在施工现场第一线,在半个月的时间里,他发现并解决缺陷23处,为京九线的安全行车排除隐患,他对于设备缺陷的态度是“宁杀错、不放过”。
一个缺陷都不能放过
9月19日,是雨后放晴的第一天,张青松带队在南疏解---商南间作业,他和班组其他两位职工在轨道车作业平台上巡检接触网设备,在检修过程中,他发现有一个曲线处定位器线夹未入槽,该缺陷位于线索受力方向侧,是一个非常隐蔽的缺陷,但是一旦定位线夹松脱,就有可能造成“打弓”的严重后果,对列车安全运行造成很大的影响,他马上用铁丝把导线固定在作业平台框架上,对定位器线夹及时进行了处理。
在距离“天窗”电调时间结束只有10分钟时,张工长突然间又发现88#架空接地跳线从中间全部断开,他当机立断,召集伙计们利用很短的时间,重新进行了更换。
“这两个缺陷都是比较大的缺陷,一个是不容易被发现,一个是发现了来不及处理。对于设备缺陷,我们始终是不会手软的,这是我们的职责”。一个“天窗”点发现两个比较大且比较典型的缺陷,张工长面对别人的夸奖时,他腼腆地笑笑回答说。
一个抢修都不能错失
张工长家在宁陵,他答应妻子儿子,在中秋节休班期间,一定会回家看看,赶上秋收,把家里的事情都安排一下,不然过两天集中修一开始,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回家了。
计划没有变化快,在中秋节当天,正准备坐车回家的张工长突然接到了车间的电话,有一个很大的临时改锚段的抢修任务,因为时间紧,人手不够,作业车也没有办法配备,而且都是年轻人,没有经验,必须要让张工长回去一趟。
这一回去不当紧,从早上9点一直干到下午两点才结束,妻子和儿子等不及,两人先回去了。张工长满是愧疚,可是看着换的300米新线,他安心了,虽然没有作业车,虽然天气炎热,虽然要爬上爬下满头大汗,但是他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满满的喜悦。
他说:“我一个人回不了家不能团圆是小事,列车上的旅客可以回家团聚才是大事”。
一个职工都不能落下
张工长虽然只有36岁,可是往班组职工中一站,就显得年龄大了些,因为除了他,其他人都是25、6岁的年轻小伙子,不仅如此,他还是班组中唯一的党员,他不仅是工长,更是老师。
他利用车间的练兵场,不断训练职工导线对接、更换补偿装置、调b值等实际操作技能,把省劲、牢固、持久的操作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班组的职工。
他的手机里的图片都是各个故障点的照片,他把每一次他遇到的缺陷都用手机拍下来,然后等收工以后,再讲给年轻职工听,缺陷容易出现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在那里?出现了怎么处理解决?怎么防止再次出现同样的缺陷?对于职工所提出的问题,他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他有着一双火眼金睛,他是车间发现缺陷最多的人,是处理设备缺陷最多的人,是参与设备缺陷处理和攻关最多的人,他是缺陷克星。”车间书记肖文立这样说。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本站观点。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